世界中国学走进布鲁塞尔:在中欧两端“旁观”

来源: 学习网
2024-06-23 07:18:43

  中新社布鲁塞尔6月21日电 题:世界中国学走进布鲁塞尔:在中欧两端“旁观”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地时间6月20日,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比利时知名汉学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以这两句中国名言,阐述从欧洲观察和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台下安坐的听众,与钟鸣旦同为“旁观者”——作为世界中国学大会框架下的海外学 术交流活动,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汇聚近60名中欧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学与欧洲的中国观”深入研讨交流。

  从中欧人文交流机制与路径,到中欧经贸合作韧性与潜力,再到已有200余年历史的欧洲汉学,持续一整天的论坛“远望”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国,“近看”正在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在古今之中,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交融,力求呈现中国的种种侧面。

  于现实而言,论坛议题涉及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人工智能等热点问题,与会学者认为,中欧应以更稳定、可管理和平衡的方式达成务实合作,为全球发展稳定而努力。于学术而言,与会学者对欧洲中国学等展开讨论,表示当前欧洲中国学学者在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从中国视角出发,尊重文明多样性,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汲取有益经验。

  对于在中欧两端“旁观”,身为钟鸣旦好友的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大华讲席教授杨慧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解释,通过研究对方反观自己,进而更好地了解自己,事实上是中欧学者共同的追求。对欧洲学者而言,就是通过“看中国”反观乃至反思西方。

  杨慧林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欧洲学界“旁观”中国出现另一个趋势,即有些学者并不懂中文,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汉学家”,但他们的研究受到中华文化启发,有时还是关键的学术理念。

  “我们看到各地官方微信公众号陆续提出倡导‘余药共享’、民间互助,也看到网上有很多网友发布寻求药物帮助的消息。第一时间就在群里讨论如何快速上线一个公众互帮互助的小程序平台。” 腾讯出行服务产品经理杜少博介绍,12月17日中午启动项目,12月19日火速上线第一个版本,同事们提了一些改进建议,12月20日用户开始了大规模的转发。

  为给乘客提供更安全的乘车环境,16号线南段的丰台站、达官营站等客流较大的车站,在自动售票机、直梯等乘客接触较为频繁的位置放置免洗消毒洗手液,方便有需要的乘客使用。

  “没想到热度恢复得这么快,工作人员说雪场开门一小时就已经进来快一千人了。我们‘雪友群’里的朋友上周来的时候还能独占一个雪道呢,看来这一定是个热闹的雪季!”晓晓说。

  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推动消除行业环境污染隐患后,慈溪检察院继续做好汽修企业危险废物整治“后半篇文章”:牵头相关部门出台了构建慈溪市汽车维修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协作配合机制的若干意见,推动行政主管部门打通危废申报、汽修企业名录等相关信息通道,实现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及时发现违法处置危废线索,实现对汽修行业危险废物处置的源头治理。

  预计铁路、民航、公路省际客运进出京客运量恢复性增长。市内公共交通延续以往假日低位运行特征,客运量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降。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如今,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阔步向前。

冯兴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