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帆”徐展 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拟明年投用

来源: 中青网
2024-06-16 15:46:15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 题:“京帆”徐展 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拟明年投用

  中新网记者 吕少威

  “‘京帆’屋盖钢结构施工已完成两片,第三、第四片钢结构施工正在进行中。不远的将来,由十片‘帆’组成的‘京帆’屋盖将闪亮登场。”京投枢纽公司建设管理部副部长刘新建指着前方的“京帆”屋盖工程对记者说。

  “京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下称“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地上主体的顶部结构设计,该结构形似扬起的船帆。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两片“京帆”屋盖已经“浮出”地面,周边不断有工程车有序经过。工人们穿梭其中,指挥调度、搬运物资、焊接钢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介绍,副中心站枢纽一体化施工范围约61公顷,地下建筑规模128万平方米,地上规划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这一“超级工程”的外观设计备受瞩目。

  为何“京帆”方案脱颖而出?刘新建介绍,副中心站枢纽是距离千年古运河最近的交通枢纽。 该方案旨在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形成片片展开、连绵灵动的“京帆”形象,致敬历史上大运河“千帆竞连、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

  除创意新颖外,“京帆”屋盖还科技感十足。其采用了“一构双层”的结构体系,上层是由张拉膜面层、钢结构及遮阳金属板组成的帆面,下层是ETFE气枕膜组成的屋面。这样既节能又可保证采光,让阳光直接从屋顶直射到站台层,兼具隔热性与保温性。

  乘坐工地的工程电梯,记者来到副中心站枢纽地下一层“预览”。这里十分开阔且明亮,顶部是椭圆形的采光空间。“枢纽主站房区地下共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城市生活层、候车大厅层和城际铁路站台层。未来,乘客将由此进站乘车,实现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抵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津滨新区。”刘新建说。

  按照规划,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中心,该工程将集成2条城际铁路、4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骨干铁路、1条市郊铁路和15条公交接驳线路,成为“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将形成以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理念建设的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业态的“站城融合”城市综合体,构建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业圈,成为城市副中心活力中心。

  记者在工程指挥部的三层眺望平台俯瞰整个枢纽工程,只见广阔的施工现场,枢纽“骨架”已初具规模,巨大的塔吊鳞次栉比分布其中,运转不停。京投枢纽公司副总经理吕高峰表示,为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京投枢纽公司全力推进主体结构、市政配套工程、屋盖钢结构、二次结构、精装修样板间施工。截至目前,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工程土方施工接近完成,结构完成至87%。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于2019年11月30日开工,根据计划将于2024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5年随京唐城际等线路开通而逐步投入使用。该工程自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73亿元人民币。

  “我们有信心按计划稳步推进工程建设。一座充满‘科技范’和人文气息的交通、商业、文化综合体即将拔地而起,‘轨道上的京津冀’也将再提速。”吕高峰满怀憧憬地说道。(完)

  春运期间,铁路运输任务繁重。黄国富笑着说:“看着旅客们坐着高铁,从我守护的这座桥上返乡过年,我感觉挺自豪的。”

  从卫星上俯瞰的雪域高原的甘孜,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不久前刚刚完成并网,年平均发电量12.68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7万吨。

  <strong>想用自己的力量托起生命希望</strong>

  15日,<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开车前往G4217蓉昌高速都映段(下称:“都映段高速”)途中,快要抵达都江堰市时,高速公路上飘起了雪花,公路沿线山峦田地披上了银装。“14日20时左右,都映段高速开始降雪,庙子坪大桥积雪严重同时出现结冰情况,交通执法、公安交警、高速公路公司“一路三方”积极开展除冰除雪作业,通过路面示警、巡逻、警车编队带道通行方式,以最快时间、最大限度保障出行车人员及车辆安全、畅通、有序通过降雪路段。”四川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四支队十五大队执法人员芶毫聪称。

  公开资料显示,阳早和寒春是一对美国夫妇,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曾在中国养牛60多年,他们的后代都生活在中国,曾留下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杜南忠说,这份报告中提出的多项目标任务,与越南和广西的合作方向契合。广西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双方开展更全面的合作提供良好机遇。

林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