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大国工匠|抓创新不问“出身”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06 04:59:51

  技校生在飞机制造业能创新吗?精品与废品的差距是多少?

  大家好,我是中工网评论员秦世俊,我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创新。

  为飞机制造零件,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在工作中,我们和创新的距离也可以这么近。

  我刚开始进厂当铣工,都是靠“偷师学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我是一名技校生,和车间里大学生比,底子实在是太薄,老师傅们看不上,没人教。那时,我就偷着学、坚持学。老师傅们看到我这股韧劲,对我刮目相看,主动教我,我才如愿地当上了学徒。

  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经常给自己“加码”,刻苦学习。慢慢地,我的技术越来越好。工作中遇到难题,我开始尝试以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攻关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是一名技校生、是一个一线工人,我不行。我想的是,要如何攻克难题,要把工作做好,要为国家作出贡献,我一定行!

  我第一次创新,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当时,我们要加工一个飞机上主起落架外筒上的一个腹板,但它由于没有数模,无法编程,我们只能手动操作,导致返工不断。我特别想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我的思路和大家完全不一样,我想的是“反着来”。先采点,将采集的点位汇编为程序,再一刀成型。没想到,这样一个思维转换,让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多,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了100%!

  这让我意识到,在创新的赛道上,每个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以技术和能力说话。打那以后,我大胆创新,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1000余项,每一项都让我很有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不管是大企业、大科学家,还是小企业、一线工人,都可以走上创新的赛道,百舸争流。

  技术在不断更新,我们绝不能躺平,要和 创新“零距离”,我们才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

  (来源:中工网)

  张 艺

  有人觉得考研上岸、休学支教的行为是在自我营销,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并非如此。本科期间,他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胡吉伟班”的班长(胡吉伟是华中科技大学2000级学生,在家乡为救落水儿童牺牲,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学校为传承乐于奉献、舍己救人的精神,设立“胡吉伟班”——记者注),定期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他利用暑假时间到江西支教,他忘不了那里的孩子们,支教结束后,孩子们经常主动找他视频聊天,分享喜悦,表达想念。对他而言,“选择支教是一件简单纯粹的事,没有这次经历,我也不会这么坚定地去支教。”

  临近春节,承担北京80%以上蔬菜供应的新发地市场里的生意格外红火,春节期间将持续做到24小时不打烊。在蔬菜批发区,不同品类蔬菜应有尽有。

  <strong>以家乡为样本细腻而深情地描述</strong>

  来自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和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数据显示,春运期间(1月7日-2月15日),三亚凤凰机场预计起落航班1.6万架次,运送旅客273.8万人次;美兰机场预计起落航班19400架次,运送旅客250.54万人次。

  像她这样三年来第一次回老家的年轻人,电影院是一种团聚的方式。“希望失去的那些美好时光,能够在春节好好弥补回来。”

路宛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