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媒体关注中国从海水中提取“核燃料”研究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5 02:05:56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据奥地利《Futurezone》杂志14日报道,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从海水中提取铀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加速向无碳能源的过渡。

  据美国化学学会网站14日报道,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该学会化学综合领域的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发文称,他们现在已经开发出一种 用于电化学提取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比现有的方法更有效地从海水中吸收难以获得的铀离子。

  美国化学学会网站的文章,东北师大研究团队开始使用由碳纤维编织的柔性布,此后他们用特殊涂层处理这些柔性布,这种涂层材料让该团队测试的铀提取材料效率更高。此外,使用电化学捕获铀离子的速度是简单地让它们自然积聚在柔性布上的三倍左右。报道称,中国科学家团队表示,他们能够在24天内利用每克提取材料提取出12.6毫克含铀物质。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从海水中捕获铀的有效方法,这可能使海洋成为核燃料的新供应商。

  为什么中方科研人员要研究从海水中提取铀作为核燃料呢?核工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铀资源在核燃料循环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根据公开报道,我国陆地铀资源潜在资源量较大但探明量不大,而且铀矿资源开采呈规模小、品位低、较分散特点,目前天然铀对外依存度较高,多渠道保障铀资源供应是现实诉求。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对于核电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核电装机容量的增加,对于天然铀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因此探寻开发非常规铀资源,推动陆地和海洋铀资源并进开发,成为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奥媒称,在中方科研团队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估计全球海水中约有45 亿吨铀资源,这几乎是陆地上铀资源的1000倍。海中铀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浓度却很低,而且海水含有多种高浓度其他杂质,从中提取铀化合物,实现海水铀资源开采,难度很高。

  上世纪50年代,英德先后研制并发现关键吸附剂材料;上世纪60年代,我国从海水中成功提取出30克铀;上世纪80至90年代,日本研发吸附装置,开展规模性海洋试验并从海水中获得1公斤铀产品(黄饼)。经过几十年发展,海水提铀材料研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提铀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挑战。

责任编辑:刘德宾

  “资金供给端,2023年随着市场企稳,公募基金发行有望回暖,不过老基金赎回压力或相应增大;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双降将引导外资回流;个人养老金落地带来一定增量。资金需求端,IPO与再融资稳中有升,而解禁规模下降有助于缓解减持压力。综合供需测算,2023年A股资金或净流入700多亿元。”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预计。

  郭英剑表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今天的文科科研机构比过去具有更大的作用与价值。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可以不局限于学院较为单一的专业设置、学术资源,通过科研机构的形式,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员组织在一起,从而进行学科中各专业与其他专业的重组,形成文理交叉。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扩展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去年我是腊月二十九才回家的。但现在工厂已经没有什么订单了,所以只能提前回家。”郝建国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工厂里至少大约有80%的工友已经返回老家。”他来自江西一个偏远的山村,目前在广东肇庆的一家服装外贸工厂打工。

  作者:王珍

  近半个月来,作为天津经济的“半壁江山”,滨海新区先后举办100个重点招商项目“云签约”,实现97个项目竣工。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滨海新区副区长尹晓峰说,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开工、竣工活动。

  决胜盘中,双方互有攻守。比赛进入到抢七大战,郑钦文一度比分落后。关键时刻,她顶住压力,在挽救赛点后,成功兑现自己的第二个赛点,以9:7拿下比赛。

蔡孟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