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前夕访杭州“六一泉” 西湖畔千年宋韵传佳话

来源: 直播吧
2024-06-01 21:21:21

  中新网杭州5月31日电 (张斌 许丽丽)杭州西湖孤山脚下有一景点,名为“六一泉”,泉池约两平方米,旁构小亭,倚山而建。

  “六一泉”与“六一”国际儿童节实无关系,而与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欧阳修有关。

  欧阳修晚年以“六一居士”自号。这一称号,源于他晚年生活中的六种癖好或相伴之物:“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然而根据后世现存信息看,欧阳修虽然写了多首关于“西湖”的诗词,但这些作品大多是指颍州西湖(位于今安徽阜阳),而非杭州西湖,更不用说西湖边的“六一泉”了。

  其实,“六一泉”的命名和形成,源自和欧阳修亦师亦友的北宋文豪苏轼。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上任途中特绕道汝阴,拜访恩师——当时的颍州太守欧阳修。彼时,欧阳修将其在西湖孤山广化寺的好友惠勤和尚推荐给了他。

  惠勤曾在开封结识欧阳修,并跟随他学习多年,深受其思想浸染。早在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惠勤回到杭州后,在西湖孤山结庐隐修,轻易不愿见客。

  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后不久,便去往孤山与惠勤相见。二人一见如故,品茗论文,结为诗友,为此苏轼还特作《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一诗。

  未曾料想,这之后第二年,恩师欧阳修去世。消息传来,苏轼悲痛欲绝,于是赶到孤山与惠勤一同哭祭了一场。

  欧阳修于苏轼有知遇之恩,惠勤则跟从欧阳修多年,苏、惠二人又因欧阳修而结识,三人结下了一段流传至今的友谊佳话。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又赴杭州任太守。顺着原路,他再次拜访惠勤的旧舍,但未曾想惠勤坐化已久,只见到了惠勤的弟子二仲。

  旧舍的堂上,挂着欧阳修和惠勤的遗像,堂下淌出一泓清泉。

  据苏轼所记 :“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讲堂之后,孤山之趾,汪然溢流,甚白而甘”。

  惠勤弟子二仲认为,这奇异泉水是其师之灵闻苏轼来,特意“出泉以相劳苦”,于是请苏轼取名。

  面对逝者的遗像,苏轼久久凝噎,感念着往昔与座师生死离合际遇,“乃取勤旧语,推其本意,名之曰‘六一泉’”,也视其为欧阳修德泽披于后世的体现。

  后来苏轼又作《六一泉铭》,刻于石壁,以纪念欧阳修和惠勤。

  元朝初年,此处改成帝师祠,泉亦湮。明代后,有关六一泉的石刻铭文无迹可寻。

  如今,“六一泉”半亭内面南崖壁尚留三龛,据推测应为当初嵌欧阳修像、惠勤像以及苏轼所赋《六一泉铭》所开凿。20世纪60年代,杭州重新疏浚泉眼,并复建亭。

  隔着岁月的长河,仿佛还能遥遥望见苏轼在泉边煮茶会友之景,再次感受那段传颂至今的宋韵佳话。(完)

  在长寿研究领域,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可影响人类寿命和健康的血液蛋白——载脂蛋白a(LP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巴布拉汉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名为“成熟期瞬时重编程”的新方法,可逆转“衰老时钟”,让皮肤细胞“返老还童”30年。

  中老边境,磨憨口岸边检通道大门缓缓打开,正式迎来了恢复客运通关后的第一批出入境旅客。首位出境旅客、来自云南的郭先生一大早就来排队了,从事外贸工作的他,“想尽快过去看看老挝的行情,了解一下做什么最赚钱。”

  一是都市休闲、周边游仍占主流,中远程旅游稳步复苏。元旦节假期,城市周边游、近程游、休闲游仍是主流,冰雪、温泉、逛乐园、游湖、露营、围炉煮茶等高品质玩乐体验受到年轻人青睐。中远程旅游稳步复苏,长三角、珠三角成为西南、西北、中部地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源地,三亚、西双版纳、昆明、厦门等地成为北京和东北三省游客“避寒跨年”主要旅游目的地。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已建成考古工作站、外城东门遗址现场展示棚、游客服务中心等,遗址博物馆也已进入陈列展览施工阶段。

  他们分成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ICU医生带一名外科医生和一名内科医生。ICU医生负责筛查和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下达医嘱,手把手去教没有重症经验的医护人员呼吸机应该怎么调,重点关注哪些参数。非ICU医生则更多承担一些基础的工作,如执行医嘱、写病历。

  张兴赢表示,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2021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形成各方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陈庆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