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里“遇见”城市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19 07:06:05

  公园越来越多,这不仅是人们主观感受,也得到了数据印证: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已有832座公园,包括城市公园、口袋公园等多种类型。在今年出版的《上海道路交通指南》《上海地图》中,新增、更名公园达到了117座,总面积约27平方千米。据上海市测绘院透露,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建成后,会第一时间在新发行的地图上标识。

  上海在努力增加公园数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公园的内在品质和提升管理服务能级,让公园绿地更好地为民所享,让人民切实在城市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4月18日起,上海世纪公园试行24小时开放。通过这段时间的运行,周边市民感到生活更加便利:去浦东图书馆等地方,原来要绕道走上10分钟,现在就是过个马路的事情。公园与街区无界融合,让公园离市民生活更近了。

  打造美丽宜居城市,不能缺少完善的公园设施,通过建好一个“园”来建好一个“圈”,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设施,融入户外休闲、体育、园艺、智慧等要素,提升公园服务能级。在不久前市政协“本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情况”重点课题调研中,市政协委员对于和平公园能提供各类丰富的体验赞不绝口。虹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首家24小时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的开放使用,为公园增添了学习“充电”的新服务,在社交网络上实现“破圈”,吸引外区外地游客慕名前来。

  公园是件艺术品,随着岁月的积淀,公园会日益被注入文化底蕴。申城部分城市公园经过改造提升进行了更名,如:广场公园(静安区部分)更名为辅德里公园、北外滩滨江绿地更名为北外滩航海公园、古美公园更名为闵行城市家具公园等。通过自然、文化、艺术与社区融合,打造城市公共空 间“松弛感”,这些都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码建设的幸福成果。

  以前,在城市里寻找公园;如今,在公园里“遇见”城市。公园城市,不只是在城市中造大公园,而是要打开空间,把高品质的生活、生态,引入到城市当中,把公园的绿意延伸到建筑内,通过景观、功能、文化和服务等方面的持续提升,以满足不同市民的多元需求。

  公园城市的核心是人,所以要以人为本从细节入手,通过问需于民、求计于民,以功能复合、精细化组合,注入更多功能配套,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建立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从而大大提升了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人们更加爱这座城市的理由。这也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strong>强服务</strong>

  垂直电商步入迷途

  虽然不少折扣店都选择将临期食品放在显眼位置引流,但总体占比并不多。在好特卖和嗨特购,食品、日化比例分别为8∶2和7∶3,部分临期折扣店的临期食品比例更低至5%;在嗨特购,自有商品占比能达到20%至30%。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品牌折扣店还引入新品牌或开发自有品牌,拓展利润来源。

  加大智能物流技术下沉,助力农产品上行。

  通过精准研判,海南省公安厅将该案立为“2022·2·17”制售假冒卷烟案,2022年7月11日,经省公安厅批准,指定该案由琼海市公安机关管辖,在省厅治安总队牵头指导下成立联合专案组对该案开展侦办工作。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1/14/1530285503408875682.jpg" alt="" />

王志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