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与北约秘书长回应俄停火提议,克宫:普京称“可预见到”

来源: 36氪
2024-06-15 17:35:08

  【环球网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提出俄乌冲突停火条件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及其他西方政要分别对此作出回应。综合塔斯社、《消息报》等多家俄媒14日晚些时候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告诉记者,普京称泽连斯基与斯托尔滕贝格的回应是“可预见到的”。

  普京14日早些时候表示,当乌方把军队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撤出,并宣布不会加入北约之后,俄方将第一时间宣布停火并开始谈判。

  综合法新社、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斯托尔滕贝格14日对此称,这不是一个“出于善意的提议”。泽连斯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与“过去发出的所有最后通牒信息没有什么不同”。他还称普京提出的提议“不可信”。

  据塔斯社 最新消息,当被问及“普京是否收到了关于泽连斯基与斯托尔滕贝格回应的汇报”时,佩斯科夫告诉记者,“是的,我们汇报过了”。当被问及“普京有何反应”时,佩斯科夫回答称,“他(普京)说,这是可预见到的,但无论如何,基辅政权中都会有人思考一个问题,即‘是否应该等待情况朝着对基辅政权来说进一步恶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泽连斯基的回应,佩斯科夫称,泽连斯基对普京的话进行了错误解读。“这不是警告,也不是最后通牒。”“这完全是错误解读。普京总统已经说了,他再次重申了我们的目标,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要实现这些目标。”

  报道称,佩斯科夫还称,对乌方来说,2022年进行和平谈判的条件更好,但“他们当时拒绝谈判”,现在的条件基于现实。“是否应该等着情况进一步恶化?如果那里有人头脑清醒,明白局势的发展情况,就会进行思考。”他说。

  据俄新社等媒体报道,乌克兰总统办公室14日拒绝了普京的提议,并称该提议似乎假定基辅放弃主权。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此回应称,乌方发表这种言论是想剥夺乌克兰民众实现和平的机会。

责任编辑:刘明亮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

  今年2月,常州市互联网信息中心“觅渡新语”撰文指出,GDP破万亿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一大标志。城市能级越高,城市带给人的机会就会越多,发展空间就越大。“事实上,不论特定重大项目的审批,还是外来大项目的投资,城市能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

  2022年11月14日,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的意见》。

  中国元首昨天在通话中再次强调,这实际上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反复重申的一贯立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世界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元首本人早就躬身入局,运筹帷幄,就危机相继提出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鉴于昨天中国元首最新强调的“三个不会”,在全球舆论场上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回响,我个人认为,它和前面提到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也应一体并置,还包括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的十二点立场文件,共同构成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是一整套大国立场与决策逻辑。俄乌危机延宕一年多,之所以至今没有平息迹象,不但直接冲突方死伤惨重,代价高昂,外溢影响与冲击也在持续扩散,尤其在能源与粮食市场,整个世界都在为此埋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助推,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的国家有之,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的国家有之,趁机牟利大发战争财的国家更有之,美国不是有人公开鼓吹“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吗? 

  泽连斯基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发声,称通话“长时间、很有意义”,而且用了中英文与乌克兰等多语种,显然是非常满意通话的内容与成果。我个人认为,乌克兰总统最期待最在意的,是中国元首的这一强调: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也注意到,不少境外媒体都将这句话做进了标题。但要指出的是,这实际是大国外交的一贯立场,中国元首昨天也在通话中谈到此前相继提出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等等,其中“四个应该”的第一条,正是“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俄乌危机爆发已经一年多,乌克兰方面的最大诉求与目标,正是自身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动荡变革加速演进之际,如果在事关中乌双边关系政治基础的认知与判断上,时不时会有一些杂音、误判乃至糊涂认识,中国元首昨天的再次强调,确实收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也确实让通话对象吃下了定心丸。 

  每一次美国大选候选人,甚至是美国的执政政府,其资金的一大部分就是来自于这些军火商,台湾当局把“保护费”交给军火商,军火商再投给美国的这些参加选举的政客,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所以说这么多美国的军火商来台湾,根本就不是为了台湾利益,而是组团来薅羊毛了。

刘志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