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任哲:用雕塑讲述“侠之大者”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01 08:43:40

枫花恋作品封面「上野駅。今から新宿に出るから待ちあわせない」  就在即将启程远赴美国洛杉矶征战WNBA之前,杨力维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谈起了她加盟火花队背后的故事,以及中国女篮走出低谷的点滴。hk95-6UcOAai8I1Mc5YF1HS-专访任哲:用雕塑讲述“侠之大者”

  中新社香港3月15日电 题:专访任哲:用雕塑讲述“侠之大者”

  中新社记者 戴梦岚

  孔武有力的少年郭靖身体右倾,左手持弓,右臂张弦,眼神瞄准天空中的大雕,引而不发,似乎时刻准备将猎物一箭穿心。这是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的“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中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它是雕塑家任哲以金庸武侠小说角色为原型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

  为纪念金庸百年诞辰,任哲日前携40位金庸笔下人物雕塑作品来港,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中环爱丁堡广场等地展出。从小练武、初中开始读金庸小说的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创作这组作品圆了自己少年时的武侠梦、英雄梦。

  事实上,在收藏界以中国古代武士雕塑作品闻名的任哲,一直对创作金庸武侠题材作品情有独钟。他回忆,2019年就开始构思创作金庸武侠世界主题系列作品。“经过和金庸先生家人沟通,我们在2020年获得了版权许可。这次带来的是这几年创作的第一批作品。”

  当被问到为武侠角色做雕塑的难点在哪里时,任哲直言:“每一件作品都绞尽脑汁。”最难的是如何在制作雕塑时把书中的人物形象拉开差距,体现层次和丰富度,突出角色性格以及角色间的人物关系,同时又能让观众一看就产生共鸣,对人物的 姓名脱口而出:“原来是他(她)!”

  他举例道,大家都觉得小龙女是女神,怎样把每个人心中唯美的女神用雕塑体现出来,很费心思;再比如,杨过少了一只胳膊,但又要把他英雄气质表达出来,也很困难。不过,现在有很多关于金庸武侠作品的影视剧素材可以借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想象也很丰富,这是相对容易的地方。

  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郭靖是一个特别的角色,亦是体现展览主题“侠之大者”的重要载体。任哲解释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是金庸先生对郭靖的评价。为让观众感受郭靖的大侠风采,他分别制作了少年郭靖、青年郭靖和老年郭靖三件雕塑。

  任哲认为,郭靖对“侠之大者”的认识随着他的成长而不断深化,所谓“有容乃大”。因此,少年郭靖作品选取了郭靖在草原上弯弓射雕的场景,展示他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青年郭靖作品是郭靖练成“降龙十八掌”后,在江湖上行侠仗义的场景;老年郭靖作品则表现郭靖不惧兵临城下,坚定守护襄阳城的神态,突出他的家国情怀。

  金庸武侠作品被誉为全球华语文学的一张名片。多年来,任哲也一直尝试用雕塑传播中国文化。在香港中环交易广场,就摆放着任哲创作的太极拳武士雕塑《云端》。采访中,他向记者谈起20年前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读时,前往山西省双林寺临摹古代泥塑造像的经历。

  “我们的专业功底都很好,但一开始发现怎么做都做不好,过了两周才慢慢找到感觉。”任哲总结说,西方文化外放,西方雕塑重“形”;中国文化含蓄,中国雕塑重“意”,他用课堂上学到的雕塑技法去临摹中国雕塑作品时,出现了错配。那次写生后,他开始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孟子讲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美学观。

  任哲说,目前自己在持续创作金庸武侠世界中的其他人物雕塑,还计划将这一系列作品带到内地及国外巡回展览。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金庸先生的作品,“也希望我的作品能把‘侠之大者’的理念传递给观众,在观众心中不断产生回响。”(完)

  中国实力增长的表现之一就是,现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经常地开成“中国专场”。不管是讨论芯片、抖音、流浪气球、对台军售、贸易逆差还是军费预算,“中国”都作为“主角”无法缺席,而讨论的结果无外乎都是:“中国是美国在这个星球上的最大挑战”。

  大街小巷,方桌依次排开,三五好友围坐一圈,小炉子一摆,每人一个小马扎,在小火炉上亲自动手翻烤,羊肉、牛肉、带皮五花……老些、嫩些、焦些,全凭各自喜欢。

  但有的时候,我也会怀念过去天桥市场的热闹与烟火气,怀念五花八门的手艺与表演。我想,我还保留着一点天桥人的情怀。有空时,我会步行几分钟到德云社去听场相声。我离天坛也近,常去散心。尤其在冬天,拍摄天坛的雪景是我每年固定的仪式。我喜欢看积雪压在祈年殿的三重檐上,我觉得,那是北京最美的场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