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连东西:中非人士国际茶日品清茗叙友谊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24 07:19:15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电 (曾玥)5月21日是“国际茶日”,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在北京奥林匹克塔举办“茶和天下 对话非洲”国际茶日文化交流活动,中非人士相聚一堂品清茗、叙友谊。

  在悠扬的乐音中,苏丹留学生巴达伟(Albadawe Abdalla Albadawi)一手握杯身、一手托杯底,微笑着与身旁的同伴轻轻碰杯,饮下一盏茶。

  他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刚来中国的时候,自己吃不惯牛肉面,也喝不惯中国茶,多年来他走过中国的多座城市,亲身体验多元的中国文化,结交来自各地的中国朋友,慢慢习惯了“中国味”。

  “我不能说(已经)全面地了解这么古老的文明,中国是无法通过短时间来全面了解的。”如今,这位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直言自己已经离不开牛肉面,家里也存放着各种各样的中国茶。在巴达伟看来,从接触中文学习中国的语言,到吃牛肉面品味中国的食物,再到爱上中国茶领悟中国的文化,一切都是通过时间和实践循序渐进的,如此才能真正“发现中国、了解中国”。

  “喝茶还是咖啡?”中非青年联合会创始人周烨凡说,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中非青年会面时的常用语。

  “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深化,茶与咖啡这两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饮品,开始在中非青年之间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据周烨凡观察,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开始品尝非洲的咖啡,感受其独特的口感与魅力;而非洲青年也逐渐被中国的茶文化所吸引,开始探索茶的世界。

  尼日利亚留学生李明诚(Uzodinma Chinenye Gerlof)便是其中一员。在中国攻读硕博学位期间,他养成了一套习惯:“如果我想保持清醒去学习,我会选择喝咖啡。但如果我想放松,我会喝茶。”

  他常喝红茶,并喜欢往茶里加入蜂蜜。据他回忆,这是一位白俄 罗斯的朋友教给他的新喝法。

  这在李明诚看来是一种“中外合璧”的体现——在尼日利亚,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糖、蜂蜜、牛奶,而中国茶则更追求茶叶之自然本味。

  “在我的国家,很多人认为中国茶有药用价值。所以去年当我回家的时候,我的父母让我买些中国茶带回去。”他笑着说道,“我给父母买了绿茶和红茶,他们非常喜欢。”

  如其所言,茶起初作为药用,后逐渐演变为饮品,融入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随着传统制茶技艺臻于成熟,社会实践日益广泛深入,中国茶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与此同时,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跨越国界,也跨越了时间。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已然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

  “我们并不是喝完一杯茶就散了,而是边喝茶边交流。”巴达伟说,今天的活动上,自己不仅认识了新的中国朋友,还结交了不少非洲同伴,中国茶成为连接八方客的“桥梁”。

  “茶为人草木,意乃心上音。”在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运营总监林少波看来,中非之间的友谊有如茶与咖啡的相遇,蕴藏着“喝之道、和之道、合之道”。(完)

  作为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国际黄金水道,台湾海峡年均通过船舶约94万艘次,日均2500余艘,其中年均进出福建沿海各港口船舶约60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近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700万标箱,客运量近2200万人次。海上渔业养殖、捕捞一直是福建省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台湾海峡由北到南分步有闽东、闽中、闽南和台湾浅滩4个渔场,目前约有1.38万艘登记渔船和6万余艘乡镇船舶长期在福建沿海开展渔业生产活动。

  根植丰厚的创作土壤

  <strong>经济增速会是多少?</strong>

  新年到来之际,14亿多中国人民收到了国家主席的美好祝福,更激发起奋进的力量。“2022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日电 (刘文文)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简称《国铁集团客规》)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陈建新表示,新年贺词话语暖心,“祖(籍)国成就令人振奋鼓舞。我们坚信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必将充满活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

郑耀礼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