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频频拉拢 沙特和以色列为何都不肯给面子?

来源: 红山网
2024-06-02 04:18:27

  沙特外交部当地时间5月29日发表声明,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以色列占领军继续肆无忌惮地对巴勒斯坦人民进行种族灭绝屠杀、继续以拉法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难民的帐篷为目标的攻击行为”。

  《以色列时报》称,这可能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沙特对以色列发表的“措辞最强硬的声明”。

  美国又失算了

  突出的证据是:直到现在,美国驻以使馆仍在耶路撒冷,而且拜登政府仍在推动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前,沙特和以色列一直在进行关系正常化谈判。

  然而,随着冲突持续,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在谈判中拒绝了为巴勒斯坦建国提供路径的要求。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施压阿拉伯国家一起谴责哈马斯的行为遭到沙特等国带头抵制。而且,美国苦心经营的沙以关系正常化这盘大棋也快要走瞎了。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多名美国政府官员的话称,美国可能在未来几周取消向沙特出售攻击性武器的禁令,这被视为拜登政府寻求改善与沙特关系的最新信号。

  拜登政府2021年上台后曾在所谓“人权”等问题上与沙特交恶,包括中止向美国最大武器客户沙特供应攻击性武器,导致两国关系一落千丈。

  然而,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引发的对俄制裁和稳定油价、牵制伊朗等需要,让拜登政府再次想起沙特这个“重要盟友”;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拜登政府进一步确信需要沙特作为其关键地区伙伴。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称,美沙已“非常接近”达成一系列有关核能、安全和防务合作的协议。

  不过,美国努力推动的沙以关系正常化能否实现,取决于以色列是否愿意采取具体措施推动巴勒斯坦建国。

  本质上,美国是想利用和沙特之间的双边防务合作等红利促成沙以建交,但沙特的态度很明确:美国旨在实现阿以和解的“新中东战略”不能绕过巴勒斯坦问题。

  更打脸的是,以色列也根本没给美国面子。

  布林肯近日在国会作证时证实,以色列不太可能同意沙特有关接受巴勒斯坦建国的要求。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拜登政府正在加紧推进与沙特的一系列协议 ,但美国注定要失算了,因为以色列不可能同意沙特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所设定的条件。

  文章称,当初特朗普政府之所以能够推动以色列和某些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是因为当时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不像现在这么紧迫。但自去年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推动沙以关系进一步正常化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消失的“红线”

  “推动沙以关系正常化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是谁之过?

  答案不言自明。

  本轮巴以冲突延宕不休,美国这个最大的“场外主角”难辞其咎。

  以军日前连续对拉法难民营发动致命空袭,造成数百人死伤,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

  然而,虽然拉法不断遭遇轰炸,白宫仍不认为以色列对拉法展开了“大规模地面行动”。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日前表示:“我们还没有看到以色列军队冲进拉法——没有看到他们以大部队组成纵队,以某种协调机动的方式攻击地面多个目标。”

  柯比还称,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政策不会改变。

  而用纽约研究机构苏凡集团分析人士科林·克拉克的话说:“在大选之年,(拜登的)红线越来越模糊。”

  路透社嘲讽道,白宫5月28日对以色列在拉法的“重大地面行动”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定义。

  英国天空新闻台则报道称,从大多数衡量标准看,以色列的行动已经越过了“红线”;但按照拜登本人的标准,以色列没有。

  文章指出,如果拜登承认以色列的行为越过了“红线”,就意味着他要兑现承诺,停止向以色列运送武器,而这将面临国会山政客和主要捐助者的强烈反对。

  更有甚者,在当地时间5月28日美国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米勒根据以色列方面的说法将这一事件归咎于“火灾”,而不是以军的轰炸。

  美国多位同情巴勒斯坦的组织负责人指出,引用以色列的调查是美国推卸责任的一种策略,这使其可以无限期推迟评估,等待有关这起惨案的新闻报道慢慢消亡。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援引专家的话说,拜登在拉法问题上的态度“只是他冷酷无情、站不住脚的加沙政策的延续”。

  巴勒斯坦人权利倡导组织负责人塔伊布质问:“拉法大屠杀后,拜登的红线在哪里?”

  在美国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立德·埃尔金迪看来,拜登政府对以色列在拉法军事行动的“红线”的定义是模糊的、故意设计的。“他们不想被束缚,因为以色列绝对会跨越那条线,我们已经多次看到这一点。”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魏宇晨

  编辑丨林维 黄涛

  签审丨侯晨 刘轶瑶

  记者了解到,一月份,新发地市场每天蔬菜的供应量在1.9万吨左右,大白菜、土豆、茄子、西红柿主要品类供应量充足。

  碧波荡漾,候鸟云集,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的鸿雁振翅飞行,形成一片壮观的鸟浪。滩涂上,翘鼻麻鸭、鸬鹚等候鸟怡然自得地觅食、嬉戏。

  对孙顾峰来说,这份来自班长的礼物,不仅是一支“幸运笔”,还是一份最难忘却的温暖。

  “2022年,全球气候变化除了带来极端天气及一系列次生灾害外,还使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一是冰川融化,如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格陵兰冰盖等损失严重;二是气温上升导致登革热等病毒流行性增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三是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受损,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坏。”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执行主任谢来辉向本报记者指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根据目前全球的气候政策,到2100年地球可能将升温2.8摄氏度。相关数据显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因疫情短暂下降后,2022年已开始反弹。“2022年很可能就是一个危险的转折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正在日益提升”。

  CPAC在拉美国家举行会议是否代表美国正在将保守主义理念植根于其“后院”?美国圣母大学研究拉美右翼的学者戈尔德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美国和拉美极右翼人士之间会有对话,他们在一些会议上会分享经验和战略,相互学习。不过,《卫报》认为,CPAC在巴西举行会议是该组织试图实现国际化的行动之一。美国《进步》杂志网站则直言,CPAC在拉美的扩张说明美国极右翼势力向该地区“伸出触角”。周志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极右翼力量已经在拉美形成以巴西为据点、同时在其他国家多点开花的局面。巴西阿曼多·阿尔瓦雷斯·彭特亚多基金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维埃拉则认为,CPAC在拉美举办会议说明美国保守势力想在该地区建立保守运动基地。

  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成为当地“新春第一会”,市委书记袁家军在会上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蔡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