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聚焦三大关切稳外企信心

来源: 发展网
2024-06-17 09:14:06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最新发布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措施,精准聚焦在华外企的三大关切。

  关切一,市场准入。

  近年来,中国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但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部分领域开放程度与外企期待仍有差距。

  时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竞相放宽投资限制,全球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称,在确保核心利益和守住“红线”的前提下,针对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等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需求较大的行业放宽准入条件,有助于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进入中国。

  关切二,公平竞争。

  当前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一大诉求,就是进入中国市场后能与中国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继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后,此次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及时处理经营主体反映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许可、标准制定、享受补贴等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歧视行为。

  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外企关心的几个方面,方案均给出了“定心丸”。例如,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内外资企业生产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制定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以相同条件参加先进制造、工程材料、信息通信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相关标准化组织机构,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等。

  关切三 ,往来便利。

  外国人来华方便快捷,才能更及时高效作出投资中国的决策。

  此次行动方案专门部署为外商办理来华签证提供便利,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随行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签证入境有效期放宽至2年。推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航空枢纽的国际航班数量加快恢复。

  方案还提出,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办理流程,为引进的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停居留、永久居留提供便利。

  袁守旺:愧对“老表”,我犯的错现在不但是没有给“老表”带来开心,而且给我们“老表”的利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022年也是自主品牌强势出海的一年。《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8月份,我国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中国品牌的出海热潮开始辐射到欧洲等发达汽车市场。在2022年的巴黎车展上,比亚迪和长城均携多款车型亮相,蔚来也高调宣布进军欧洲四国。此外,2022年已经有5款国产电动车在E-NCAP拿到五星佳绩,“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自主品牌正凭借“中国智造”加速海外落子。

  利益输送是监管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面对监管关注函中的质询,不少上市公司给出的回复也模板化、套路化严重,颇有“打太极”的意味,并不能很好地为投资者解惑。

  四是得益于重点群体就业的促进效应。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实施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出台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文件,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稳定。对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

  中国商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评述报告”显示,作为供给端升级核心推动力之一,数字化为餐饮业带来深度变革,未来,餐饮市场竞争不仅体现在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还体现在前端场景和客流量的竞争、后端系统和供应链的竞争。

  提案建议,加强口袋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布局,加强多部门协调,试点“园长制”。口袋公园用地规模小而灵活,可调动多种附属空间开放以保障绿地空间密度,可进一步利用桥下空间、路口景观等进行总体布局。例如,上海的高架道路约400公里,高架桥下空间绿化既能在不占用土地情况下营造更多绿色,又能解决高架路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

陈宥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