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半年IPO收官在即,机构预测全年募资约1500亿元

来源: 网易网
2024-06-25 09:18:08

2024年上半年即将收官,A股市场IPO表现如何?

日前,德勤发布报告显示,预计A股上半年会录得共44只新股上市,融资325亿元人民币;全年总共会有115至155只新股上市融资大约1390亿元至1660亿元人民币。上海及深圳主板将会有25至35间公司新上市融资740亿元至840亿元人民币,而创业板以35至45只新股融资300亿元至370亿元人民币紧随,预计上海科创板会有20至25只新股上市融资280亿元至350亿元人民币,另有35至50只新股会于北交所上市融资70亿元至100亿元人民币。

“随着上半年严密监管A股上市申请人的质素,内地新股活动有所放缓。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文件落地见效,将对2024年下半年新股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A股市场高质量发展。相对于2023年同期,A股有173只新股上市融资2087亿元人民币,这代表上半年新股数量下跌75%,融资金额减少84%,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所有五个内地市场板块的新股数量与融资金额均减少。”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东区A股主管合伙人赵海舟受访时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A股上半年融资的大幅减少并非单独现象,根据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IPO活动均出现持续放缓的迹象,全球IPO数量及筹资额分别下跌15%及17%。而更多业内人士看来,基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产生的IPO放缓以及新的退市制度的推出,国内资本市场全年融资额度同比也会大幅降低,这对于市场的“休养生息”和IPO项目质量无疑带来更加正面的影响。

融资额下降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

与前两年A股IPO发行节奏相比,今年在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下,无论是上半年还是全年的融资数量和规模,都会减少很多。

根据此前安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共有313只新股上市,融资额为3564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相比,新股数量下降26%,融资额则下滑39%;而最新德勤的报告显示,今年IPO融资上限数据为1660亿元,数量也降低超过50%至最多155家。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半年A股IPO排队的数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的趋势,

安永6月13日发布的《2024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报告》显示,由于资本市场监管政策持续加码,企业上市门槛提高,A股IPO排队企业数量自2023年底的767家,下降至2024年6月10日的526家。同时A股IPO终止数量不断攀升,其中主动撤回企业占比高达97%。另一方面,IPO首次申请企业数量锐减,截至6月10日,仅有2家企业首次申报IPO;新股定价方面,在从严监管高定价的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首发市盈率同比下降,仅有一家IPO首日破发,IPO首日回报同比大幅上升。

对此,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指出,IPO门槛的提高,有助于筛选出更具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进入市场,伴随着国务院印发新国九条,相信A股市场将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IPO生态将迎来变革, 新国九条提出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强化新股发行询价、定价、配售各环节监管,整治高价超募、抱团压价等市场乱象。

“2024年上半年,A股新股发行速度有所放缓。但是5月中重启发行审议会议乃正面发展,向市场发出信心的讯号,我们相信随着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文件落地见效,将会为A股市场在2024年余下时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并推动A股市场长期地更高质量的发展。”赵海舟表示。

6月21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纪文和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A股市场新股整体发行速度放慢应该为暂时性的,市场期待投资者将可选择更多高素质的上市申请人和发行人,并带来更理想的投资回报,为经济带来更丰盛的贡献。

“2024年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保持在全球新股市场排行榜的第五位,我们期望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很快能够如同过去数年般再次在全球新股市场排名中振翅高飞。”纪文和称。

硬科技将成上市主线

数量少不代表质量差。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藏在“细节”之中,无论是德勤的报告还是安永报告均显示,在上半年完成IPO的企业中,硬科技企业成为主流,而且这种趋势将继续保持。

安永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A股专精特新企业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占比分别达48%及35%,为同比历年最高。从行业来看,“硬科技”行业企业较多的工业、科技以及材料是IPO的主要行业,此三行业的IPO数量及筹资额分别占上半年总量的89%和88%。

“新国九条的执行情况将成关键,预计对优质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减,并更强调精准性。在此背景下,科技属性强、满足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将更先开启上市程序。相信拥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仍会是下半年IPO的主力。”对此,安永华中区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费凡认为。

此外,国内的硬科技企业未来不仅会在A股实现IPO,这种“溢出效应”会蔓延至港股和美股。

“虽然2024年上半年香港并没有任何大型及超大型新股上市,但是我们见到首只特专科技公司和最近改革后首只GEM(香港创业板)新股上市感到十分振奋。经过多年的改革,两者均为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突破。前者将使市场更多元化,而后者有助启动GEM。过去三年,GEM并没有录得任何新股上市。由于市场对于这两只新股的正面响应,我们预计会有更多特专科技公司和中小企业于2024年内上市。”纪文和指出。

德勤中国审计及鉴证合伙人鲍捷则在6月21日进一步表示,预期在政府措施刺激增长和稳定市场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于下半年的表现将更强劲,有助提高投资信心,吸引更多新股。

“预计于第三或第四季度进行的美联储减息可令到更多来自美国、欧洲和中东的资金重新调回香港,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估值,促进更多新股上市。目前活跃准备上市名单当中包括有超过100宗新股上市申请个案、特专科技公司、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并购交易、2023年延迟进行的大型发行、内地监管机构鼓励来港上市的著名内地企业,以及GEM上市申请人将推动香港新股市场在2024年下半年的发展。A股上市申请人更改上市计划至香港和中概股回归也会成为其他主要推动因素。来自消费、人工智能、硬科技、生命科技和绿色及可持续行业的新股申请人将会是市场焦点。此外,有些内地监管机构鼓励来港上市的知名内地公司已于A股市场做第一上市。我们预计,当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得到改善后,这些公司来港上市条件将会更有利,为香港新股市场带来更正面的影响。”鲍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华夏时报视频号

推荐阅读

  一时间,中国成为众多跨国公司高管行程单上的重要一站——超百位企业高管纷纷到访,掀起一股“访华潮”。无论是阔别已久的故人,还是新面孔,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到博鳌亚洲论坛,从商务考察到参与“投资中国年”活动,他们此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做多”中国。

  会议明确,要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努力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攻下一些难点。

  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投资的一体化基地项目首套装置于2022年正式投产,这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巴斯夫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发展中国业务对巴斯夫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同时将进一步推动集团的区域多元化。参与中国未来发展,巴斯夫信心十足。

  报道称,法雷尔透露,自己也将在未来几周内前往中国,并与中方官员进行会谈。“我们的计划是:让我们解决和中国之间的问题,但也让我们的贸易关系多样化,”他称。

  据报道,这名要求匿名的法国外交官告诉记者,马克龙的讲话内容很明确,重点是他力主推行的“欧洲战略自主”概念,而他在涉及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

  蒙古国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仅次于哈萨克斯坦,不过,相较之下,其人口仅33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主权国家。畜牧业产值约占该国农业生产的90%,每4个蒙古人中就有1人从事畜牧业,这一比例比蒙古国内任何其他行业要高。

吴嘉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