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13 11:10:21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 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12日电 题:(国际观察)AI界新贵“出圈”:ChatGPT揭示何种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怎么走得对、行得通、干得稳、干得好,对这些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十分透彻,对我们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意义十分重大。”中央委员、吉林省省长韩俊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广泛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社会革命。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联系实际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设计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路线图、施工图,推动吉林全面振兴不断实现新突破。

  “这几天我天天都去义乌市场,留了几家有现货的档口老板电话。据我了解,有几位在广州、上海的叙利亚人正在联系物资运送渠道,希望可以走空运,费用比海运高一些也没关系,只要能更快帮助到那些可怜的人。”麦克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12日电 (甘甜 陈天浩)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了长达7000多字的国情咨文,聚焦乌克兰局势、中美关系、美国高通胀、枪支暴力、边境移民等多项重要议题,阐述自己的政绩,争取国会支持。

<strong>  “岛主”拥有的更多是租赁使用权的湖岛 国内购岛开发利用有严格审批制度</strong><br />

  “大有大的优势,大也有大的难处。正如总书记所强调,要辩证地看待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具体的国情出发,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一位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学员说。

许韵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