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产业化提速,上市公司抢滩布局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5-31 08:48:40

  证券时报记者 刘俊伶

  产业步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步入了发展“快 车道”。

  5月29日,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25星—28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谷神星一号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明星产品,是我国最早启动高密度发射交付的民营火箭,在陆地成功发射多次。而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针对海上发射需求进行了适应性改进,为四级固体商业运载火箭。

  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上游,目前,已经有9型商业航天火箭可提供发射服务,由多家商业企业发起百颗量级的遥感星座正在稳步建设。下游的应用门槛大大降低,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持续获得政策支持

  商业航天,是指在市场化原则下,通过商业化方式运作参与航天事业发展,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新机制。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获得政策持续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空间等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包括研制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先进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装备。

  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指出,要在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集聚发展和国际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深化南箭北星产业空间格局,壮大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他还有上海、广东等多地提出布局商业航天产业。

  多家机构看好商业航天未来发展前景。市场规模方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在2024年将突破2.3万亿元,泰伯智库发布《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报告》称,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2.8万亿元。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披露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布局。

责任编辑:杨红艳

  在保护区沿岸边走边看时,一方刚复绿的土地引起记者关注。绿草微微探头,孕育蓬勃生机。询问后得知,这里原是一片茂密植被,后被违规硬化建设为停车场。在生态环境部下发此处的卫星遥感点位后,管理处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督促属地政府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整改工作。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门峡市林业局和生态环境局联合制定的黄河湿地保护区违法行为移交机制。基于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原则,管理处发现违法行为后,该制止的及时制止,该移交的悉数移交,该督办的履职督办,让相关机制落地见效。大美生态需要制度护航。因地制宜建章立制,依法依规明晰权责,让多部门联动协同起来,生态保护才能形成制度合力、释放制度效力。

  天猫养车吴店长表示,年底中高档车型来店保养比较多,价格这块和平台方匹配,洗车保养维修都没有私自进行涨价。

  完成工具清点、区段核检后,我们逐一进入作业通道门。“今晚要对站内15组道岔和4条股道进行除雪作业,时间紧,任务重。”马帅看我饶有兴致,找来一把小方铲递给我,“温度低,结冰快。得先使劲儿把轨道上积存的冰铲松。”

  与之相比,美国的手语教育体系完整,从学前到高中开设有选修课,开办手语教育或手语翻译专业的高校有几百所。澳大利亚中小学也开设手语选修课。

<strong>  坚持问题导向,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strong>

  跟着风一般速度的师父,来不及活络冻僵的手脚,换上工服,我也直奔分拣区。

林玉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