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海创会在福州闭幕 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

来源: IT之家
2024-06-22 10:56:26

  今年海创会新增复旦大学为主宾高校,该校带来10多个项目参展,包括全柔性发光纤维、多组学泛癌早筛技术等项目,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国际视野。作为往届主宾高校,同济大学展出的超深水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同济飞鱼等项目,为海洋资源勘探和地震监测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届海创会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设置新时代山海协作馆、新质生产力创新成果馆、产学研创新馆、企业创新馆、金融服务馆等。

  大会期间,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本届海创会举办了主论坛“2024中国海峡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丝路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等12场项目对接活动,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同济大学将和福州市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和福建省发改委共建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福建基地、和福州市科技局达成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复旦大学将和福建省六一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福建)中心。

  海创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落地将有效助力福建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24个产融项目集体签约。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与会期间表示,复旦大学与福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医疗健康、生物医药、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特别是在福建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闭幕当天,第二十二届海创会签约仪式颁奖仪式暨第二十三届海创会启动仪式举行。据悉,6月22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 院枫林科技沙龙将在海创中心举行医工交叉融合创新专场,邀请相关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开展研讨,并精选3个创新项目进行路演,延续海创会“永不落幕”的对接机制

  总体来说,中国庞大且持续活跃的市场、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以及逐渐增强的研发创新能力,都是吸引外资仍然看好中国的原因。伴随着近期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和放开,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持续增强,市场机遇加快释放,也进一步促成了敏锐的外资企业加快投资布局的决策和行动。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成交额突破百亿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对促进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加强全社会低碳发展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积极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

  “老味道的回归,是对美食的传承,更是对民俗文化的延续。留住古城的美食记忆,也留住了人们对古城的那份乡愁和深深的眷念。”广陵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通过围绕民俗、非遗、老味道、消费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探索“美食+文化”民俗体验游,将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玛多县官方此前发布消息,玛多县县直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共154名,设置党政机构25个,其中“四人以下局”10个,编制总量小,部门间相近职能较多,编制资源被稀释,导致各职能机构规模小、力量散。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和光芒,但通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童麟说。

  新华社香港1月16日电(记者褚萌萌)过去三天,香港女孩吴乐琳都在忙着一件“花田喜事”。在维多利亚公园内,她和父母一直在布置自家的两个花摊,有一晚甚至忙到凌晨三点。

赖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