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众“花样”过冬至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14 01:02:22

  中新社南宁12月22日电 题:广西民众“花样”过冬至

  作者 韦佳秀 陈秋霞 刘俊聪

  “一家人围坐,吃着提前熏制的腊肉,再来一桌热腾腾的火锅,放上我们这边的冬笋、野生香菇等食材。对于我们来说,冬至是一个团聚的好日子,是寒冷冬天里的暖意。”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村民黄慧玲22日说。

  在金秀,入冬后,瑶族民众便开始张罗着腌制腊肉,将磨碎的胡椒、肉桂和八角等香料混合细盐和酒,抹在切成长条的新鲜猪肉上,接着反复揉搓、按摩肉块,以便调味料充分渗入。待到冬至,就成了餐桌上的佳肴。

  冬至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民间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在广西,冬至这天,当地人都会放下手头 上的忙碌,一家人伴着热气升腾的菜肴,在欢声笑语中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不同民族有其独特的冬至习俗。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当地村民杨菊凤表示,冬至是侗家人的新年——“侗年”。侗家民众会在这一天吹芦笙、跳多耶、看侗戏,并邀请亲朋好友来聚餐,图一个“今年吃完冬,来年好轻松”的寓意。

  22日9时,南宁市淡村菜市场人流攒动,一派火热。记者在现场看到,汤圆以及鸡鸭鱼肉等食材挂满市民的电动车,或是塞满汽车后备箱,是广西人给这个冬至的“仪式感”。

  “我今天早上6点多就出来买菜,买了满满一车的食材。”南宁市江南区的王先生是壮族人,他告诉记者,每年冬至,家里亲戚十几桌人齐聚一堂,很是热闹。“这一天,家里的长辈都会叮嘱小辈喝一碗韭菜鸭血汤,寓意着过一个‘暖冬’。”

  记者了解到,肉粽也是不少广西人的冬至菜单之一。林桂英是横州人,在淡村菜市场卖肉粽已有20余年,“每年冬至,肉粽都会特别好卖,平时一天卖120余个,冬至这一天翻倍”。

  林桂英告诉记者,横州市家家户户都会在冬至这一天吃肉粽,不少家庭还会自己制作,并让家中小辈学习这门手艺。“准备粽叶、筛米泡米、腌制瘦肉......由于工序较多,我们一般中午开始包粽,晚上煲粽,次日一早就可以出锅,这样做出来的粽子又糯又香。”她说。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陈雅然表示,中国南北方过冬至的差异在于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这个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和气候差异。

  陈雅然称,在广西,不同民族甚至是不同区域,在冬至时节有不同的表现。如汉族和壮族吃汤圆、糍粑以及祭祖祈福等,仫佬族会在这一天“舞草龙”,侗族民众将冬至看作是一年的岁首,通过吹芦笙、跳多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岁首。

  陈雅然表示,习俗是流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在多民族聚居的环境下,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相互交往交融、文化互鉴,促使冬至在多民族间“流行”起来。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新的元素会加入到传统的习俗和饮食中,从而使得冬至这个节日的内涵越来越大,其文化表现也越来越多。对于文化传承而言,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她说。(完)

  2022年12月,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一周年。一年来,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累计运输货物超千万吨,跨境货物超190万吨,国际货运总值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strong>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业务</strong>

  一些省份拿出了“真金白银”。如辽宁提出,对企业参加经省政府批准、由省直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重点境外展会的,前6个标准展位的展位费给予100%补助,超过上述展位数量的展位费,按不超过50%比例给予补助,其中,对民营企业参加重点境外展会的展位费给予100%补助。

  优布局:央企超70%营收涉及国计民生等重点领域

  专项培养计划中明确,要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企业需要能及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人才,这要求学校在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储备方面要‘领跑’或‘并跑’企业,但目前学校相对企业来说更多处在‘跟跑’。”朱运利认为,这与目前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畅、产教融合深度广度不够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卫龙分别于2022年4月与2022年5月对企业产品进行提价,其中2022年4月定量产品终端售价提价1元,2022年5月散装产品终端售价提高30%,提价后渠道利润率总体上升。截至2022年7月,流通和KA渠道(重点客户渠道)已完成价格传导。

黄易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