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在北京首映 很多珍贵史料首次公开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01 14:13:16

  中新网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 全面还原杨振宁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的公益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1月2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首映式,纪录片中,杨振宁亲自拍摄的家庭影像、开会时的物理学同行等很多珍贵史料为首次公开。

  该纪录片项目在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前夕得到他本人首肯正式启动,纪录片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先生和翁帆女士的大力支持。纪录片三位出品人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两位导演中,史蒂夫·伯恩斯两次获得艾美奖,张苡芊作为联合制作人的纪录电影《美国工厂》曾获奥斯卡奖。

  《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运用多种创作方式,结合先进的特效动画和场景再现技术,生动地还原杨振宁在历史沧桑巨变之下的科学百年之路。

  拍摄过程中,纪录片制作团队深入调研了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学术资料馆中2.2万余份珍贵史料,包括杨振宁自1944年起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等,这些珍贵史料大部分从未公开过。制作团队还从瑞典和美国获得杨振宁1957年被授予诺贝尔奖的丰富画面,以及杨振宁的部分讲座视频、与费米等其他著名物理学家的通信等。

  制作团队沿着杨振宁先生的足迹,在清华、普林斯顿、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多地探访拍摄,并采访多位熟悉杨振宁工作生活的科学家和亲朋好友、故交同事。

  杨振宁先生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很多珍贵史料并授权使用,包括大量杨振宁亲自拍摄的影像——他的家庭成员以及他开会时的物理学同行狄拉克、海 森堡、惠勒等

  《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出品人认为,杨振宁先生一生家国情怀深植于心,帮助提携后学,引进一流人才,不遗余力地促进中国科学进步。正如片中引用的一篇评论文章所言:“杨振宁是跨世纪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一百年来不变的,是他对科学的热爱、追求与提倡,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我想我的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杨振宁先生这样表示。

  据了解,《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由非营利组织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简称“智识学研社”)出品,该中心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文化,也是知名网络学术平台《知识分子》《赛先生》的运营方。(完)

  节目精彩不断,旅客笑声不停。在《玉兔报春福》节目中,一边是中国铁路书法协会会员、列车员安婧现场为旅客展示书画才艺,一边乘务人员将书写的春联、福字及小纪念品送予旅客。机械舞《青春炫舞》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热爱,歌曲《新年快乐》表达了旅客与家人久别重逢的期盼心情,愉快的氛围让归乡的路不再孤单。

  她指出,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1月12日,在院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需要。1月12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中,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为9.7万人次,占比92.8%。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是7357人,占比7%。

  今年,为确保农民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平安、健康返乡,本次专列开通后,西安市总工会还将采取多种形式,为重庆、河南、湖北、甘肃等方向700名困难农民工及有返乡需求的劳模提供返乡补贴,并开展“工会农民工平安返乡服务岗”春运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让大家感受到古都西安的城市温度。

  据悉,本次拍卖参拍人数123503人,比上月减少了19225人。<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统计发现,本月沪牌拍卖为2020年10月之后参拍人数最少的一次拍卖。2021年沪牌参拍人数每月都超过20万人,2022年沪牌参拍人数则整体呈下降趋势。

  北京时间1月11日21时28分,南航CZ662航班自罗马起飞前往广州。12日凌晨4时左右,客舱内突然响起了紧急广播:“各位旅客,现在飞机上有位孕妇突发疾病,如果哪位旅客是医生或护理人员,请马上联系乘务组,请马上联系乘务组!谢谢!”

  为保障旅客安全出行,广州动车段加强对动车组重要部件检修,重点对旅客使用较为频繁的座椅、小桌板、卫生间等车内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整治,提升旅客乘坐体验。同时,加强列车消毒消杀工作,更新列车空调滤网,让旅客安心出行。

陈伟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