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08 09:44:02

  中新网上海6月7日电 (记者 王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主会场活动7日在青浦区博物馆举办。现场首次完整发布上海考古成果,并公布了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围绕近年来福泉山遗址、柘林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华亭海塘(奉贤段)等考古工作情况作了重点成果发布。

  据介绍,上海的考古工作始于1935年,经过上海考古界近90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等丰富的文化遗存,确立了3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崧泽文化、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这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把上海历史推前至距今6000年前,厘清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处处文化遗存串联起上海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轨迹,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厚重的古文化遗址、多元的历史建筑、精美的馆藏文物,是上海独特的城市遗产,亦是上海的底蕴和魅力所在。

  上海市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也于此间发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深度挖掘上海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根据文物类型、价值特色和地理位置,将文物建筑、知名景点、非遗体验等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了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10条文物主题游径。

  市民游客可以跟随这10条文物主题游径,或寻觅“上海之源”,或走进都市“原点”,或一览江河交汇百态,或漫行梧桐深处,品味“最上海”的经典建筑,感受上海的城市文脉。

  据透露,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联动上海全市各区文旅局、各相关主体,围绕“开启发现之旅、探寻城市之源”主题,策划开展80余项线上线下主题活动,组织推动近40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丰富市民游客的假日文旅体验。(完)

  来大梨树村感受冬季旅游的“冰火两重天”,在凤凰山、大孤山登高望远……在位于辽宁丹东的凤城市、东港市,冬季文旅消费逐步升温。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12/3710065322.png" alt="" />

  相比之下,与河坊街只有一墙之隔的大井巷则是好评如潮。

  在民俗文化中,兔也常常出现在剪纸、泥塑、布堆画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上。陕北民间剪纸艺术被誉为陕北民间的“母体艺术”,春节期间,陕北几乎家家户户的窑洞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剪纸窗花,奇妙的构图、精湛的刀工、活灵活现的动物,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12日早上天气不佳,一度有小雨,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天雨路滑为选手增加了比赛难度。主持起步礼的李家超在他的社交网页上提醒跑手注意身体状况,量力而为,并适时补充水分,祝愿跑手一切顺利,超越自己,创出佳绩。李家超还写道:香港已经全面复苏,今年将会陆续举办多项体育和国际盛事。他和团队会继续带领香港奋力前进,全面推动民生社会经济活动,令香港更胜从前。

  贾法里指出,由于西方的制裁,叙利亚在应对强震灾后救援方面遇到困难。“联合国昨天才派出首支人道主义援助车队前往叙利亚。不幸的是,西方将一切政治化,甚至是人道主义援助。试想一下,我们的救护车甚至都没有燃料来运送伤员,而美国却一直在偷窃我们的天然气和石油,并将其运送至第三国。”

曹喜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