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险资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7.36%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03 08:47:02

  尽管险资投资近两年来“压力山大”,但一季度险资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仍冲高至7.36%。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一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表,险资一季度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4%,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颇为亮眼的是,险企一季度的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7.36%,这是自2022年二季度监管定期披露保险资金运用季度情况以来的最高值。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险企财务人士表示,和年化财务收益率相比,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包括财务报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中的一大组成部分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浮盈浮亏),而此次推高一季度险资综合收益率的重要“推手”即为不少险企将部分债务工具在会计科目上重新分类使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再叠加一季度“债牛”行情的共同作用。

  记者发现,上市险企一季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中的“其他债权投 资公允价值变动”均呈现同比大幅提升的态势。

  综合投资收益率亮眼

  一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表数据揭示了险资的投资业绩和大类资产配置,还披露了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与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两大数据。上述财务人士表示,前者近似于保险公司报表中的总投资收益率,包括分红、利息、买卖差价、计入利润的浮盈浮亏等内容;而后者还要加上计入所有者权益而非净利润的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浮盈浮亏部分。据了解,部分上市险企目前相对于总投资收益率,也更为看重综合投资收益率这一指标。

  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一季度险资的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4%,较去年四季度的2.23%基本持平。从近两年的走势来看,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处于一路走低的状态,这和低利率环境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密不可分。

  相比而言,一季度的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则显得相当亮眼,高达7.36%,较去年四季度的3.22%上升4.14个百分点,创下自2022年二季度监管定期披露季度保险资金运用情况以来的新高。

  公司分类来看,7.36%的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主要由人身险公司贡献,一季度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7.48%,财产险公司则为4.84%;而在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方面,财产险、人身险公司一季度分别收获2.8%及2.12%。

  综合投资收益率因何推高?

  跃升至7.36%的综合投资收益率由何而来?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险企将部分债务工具在会计科目上重分类使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再叠加一季度的“债牛”行情的共同作用。而债券又是险资投资中的“大头”所在。

  从险资一季度末的大类资产配置来看,不管是财产险公司还是人身险公司,近两年在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上都有些许波动,但是对于债券投资,投资占比则基本上是逐季递增,在一季度末分别达到38.2%及46.82%,创下近两年的新高。其中在人身险公司26.87万亿元的保险资金中,配置债券金额达到12.58万亿元,同比增长达21%;财产险公司的2.03万亿元保险资金中,债券金额则达7740亿元,同比增长14.81%。

  如此大体量的债券投资,使债券利息不仅构成了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安全垫”,针对债券的会计分类变化也会对整体的投资表现有较大影响。

  在目前部分还未执行金融工具新会计准则的非上市公司当中,保险公司的债券投资在会计分类中大部分会被归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前者以持有至到期为目的,以摊余成本计量,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体现在财报中;后者则以出售为目的,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待到出售时买卖差价再计入损益。

  但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规定,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业内人士表示,在低利率时代,债券价格走高,部分险企将大量持有到期债券重分类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一财经记者查阅的多份险企2023年信息披露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

  例如,国华人寿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从2022年末的88.28亿元缩减至2023年末的1亿元,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从2022年末的1128.53亿元增至2023年末的1256.74亿元。泰康保险集团的持有至到期投资2023年末更是从2022年末的3293.09亿元降至零,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2022年末的4586.35亿元大幅增长至1.04万亿元。

  当然,债务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大幅增值得益于今年一季度的“债牛”行情。国投证券研报显示,1月至3月中旬,市场抢配长久期债券,行情极致演绎,在此期间,债市收益率全面下行,尤其是长端和超长端债券,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屡创历史新低,在3月6日分别达到2.27%和2.43%,走出“快牛”行情。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债市自3月触及低位后有短暂波动,但债券交易价格相比年初依旧处在相对高位。

  对于后市“债牛”行情是否会延续,支撑综合投资收益率继续走高,市场上有不同声音。有观点认为尽管二季度债市发生震荡,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方针下,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债牛或仍将延续;也有多名分析人士对后市表达了相对审慎的看法,表示应关注债市行情回调风险。

责任编辑:张文

  德国“今日新闻”网站报道称,大众汽车今年希望在中国销售约20万辆电动汽车,但目前,大众的ID.3和ID.4等车型没有跟上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特斯拉的步伐,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智能化需求,大众难以满足。

  比如他说,“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对意大利出口成倍增长,却没有促进多少意大利对中国的出口。<strong>但事实上,四年多来,中意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2019年至2022年逆势增长近42%,去年高达近780亿美元;2019年至2021年意对华出口增长42%,今年前5个月意对华出口更是大幅增长58%。</strong>这些数据无可辩驳地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大促进作用,根本不是克罗塞托说的那么回事。

  2022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男足在12强赛B组的10场比赛中取得1胜3平6负排名第五,无缘世界杯决赛圈。(李佳寅)

  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已达54万家,同比增加6.9%。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同比增加8.3%。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6.8个百分点,规模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2.7%。

  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基辛格访问中国逾百次,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远见卓识。今年5月27日,基辛格迎来了百岁寿辰。生日后不久,基辛格再次访问中国,并得到了中方高规格的接待。

  也有些是政治性的。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订单和产能被迫向外转移,正常贸易往来受阻。据中方统计,上半年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8.4%,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降幅达12%,这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少有。

谢馨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