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陶都”窑火不熄:“Z世代”接过祖辈技艺

来源: 观察网
2024-06-12 18:15:21

  中新网吉林6月11日电 题:“北国陶都”窑火不熄:“Z世代”接过祖辈技艺

  中新网记者 石洪宇

  近段时间,在缸窑镇溪浪陶社,齐春雪每天都会守着1米多高的天然气窑口。窑火旺盛,她仔细观测火苗,窑内陶器釉面的色泽逐渐由灰色变成墨绿色。她的身旁,聚满了参观的游客,和她一起感受着窑口带来的热浪。

  25岁的齐春雪家里三代人均从事过制陶业,如今她也参与进来,师从吉林缸窑烧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刘秀利,钻研制陶技艺。

  “对家乡的泥土有情结。”烧完这窑陶器,齐春雪准备去山上再淘些土,调出适合烧制的窑土。

  齐春雪所在的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清代时因烧制陶器而得名“缸窑”,产量、品类、质量等均享誉全国,后来又有了“北国陶都”的美誉。辉煌时期,当地生产的建筑陶、工艺美术陶等陶瓷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

  齐春雪说,吉林市作为中国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缸窑的陶文化展示了满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特点,实用性与形态质朴兼备。

  在缸窑镇的辉煌时期,从事制陶产业的逾2000人。随着水缸、坛等器皿大范围退出中国居民的生活,镇上大型工厂陆续减产或转型,制陶人员如今只剩下数百人。近些年,以刘秀利为代表的老师傅们仍坚守着“窑火”,在各类节庆活动中展示这项非遗技艺,同时免费开设培训班,吸纳年轻的陶艺爱好者。

  刘秀利开设的缸 窑烧造技艺培训班上,齐春雪就是学员之一。学员中,像齐春雪一样的“Z世代”超过三成。

  26岁的刘欣竹也是缸窑镇人,“我三岁就在后山玩泥巴”。眼下,她正在陶社苦练拉坯,尝试制作造型新颖的摆件。她还组建了一个“宣发小队”,拍摄视频、撰写文案,在社交媒体上推广这门技艺。

  年轻人的加入让当地看到了希望。为了推动“北国陶都”转型,当地已规划占地逾1.7万平方米的缸窑陶瓷文化创意园,主体工程包括老窑帽遗址、烧制技艺体验及工作室、北方民宿文化院、缸窑非遗烧制演示中心等,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制陶历史及文化。

  齐春雪烧制的茶壶已经出窑,她认为薄厚还差一些火候。“我还要提升技艺,让陶品更精致。”齐春雪希望小镇的窑火一直旺下去。(完)

  搜猪网也分析,目前猪肉价格普遍偏低,零售商超价格基本在10元/斤以内。虽然价格较低,但市场需求较差。从全国的猪价走势来看,整体价格继续走低,东北地区全面跌破7元/斤,每出栏一头肥的亏损程度在300元以上,华北大部地区继续在7元/斤徘徊,也同样面临亏损,西北地区猪价在6.2元~6.8元/斤,价格与东北地区接近,所以每出栏一头肥的亏损程度也在300元以上;南方地区的西南地区,猪价普遍回落至6.5元~7.2元/斤,华中、华东地区价格跌至7元~7.5元/斤,华南的海南地区猪价稳居全国之首,但目前也下滑至8.5元/斤成本线位置,所以全国的猪价承压严重,均已面临亏损。

  ——江雷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武汉1月17日电 (记者 梁婷)湖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17日在武汉举行。王蒙徽当选为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当选为湖北省省长。

  中新经纬1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此外,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加快重点业务数字化转型,搭建日用品采购、农产品销售、农资销售3个平台。2022年,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2.2%。

  <strong><strong>张伯礼院士揭秘“未阳人”——</strong></strong>

王玉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