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险企保费增速持续提升 前5个月累计收入同比增长2.19%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17 08:49:46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截至6月16日,A股五大险企今年前5个月保费(原保险保费,下同)收入全部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前5个月,A股五大险企共取得保费收入约14563.6亿元,同比增长2.19%。同时,从年内A股五大险企各月度累计保费同比增速来看,呈持续改善之势。

  从上市险企不同业务来看,财产险整体增长较为平稳,人身险业务呈分化状态。与此同时,业内对人身险公司压降负债端刚性成本的预期越来越强。

  保费收入“四升一降”

  纵向来看,今年A股五大险企各月度累计保费合计同比增速持续回暖,今年1月份、前2个月、前3个月、前4个月,以及前5个月,A股五大险企的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2.58%、-1.38%、0.96%、1.5%以及2.19%。由此可见,从负债端来看,A股五大险企保费收入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A股五大险企各月度累计保费增速持续改善,主要是受人身险业务的影响。今年1月份,人身险业务受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和监管要求险企不得大幅提前预收保费的影响较大,保费同比明显下降。此后,随着政策影响的逐渐消化,上市险企积极调整市场和产品策略,人身险保费同比降幅逐渐收窄,直至前4个月累计保费同比“转正”,为0.17%;前5个月累计保费同 比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1%。

  人身险降成本预期增强

  在A股五大险企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只经营人身险业务,其他3家皆为集团上市,旗下既有人身险业务也有财产险业务。整体来看,财险业务保持稳健增长,人身险业务整体变化较大,且险企间分化也较大。

  从财产险业务来看,前5个月,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和人保财险继续保持全面上涨。其中,太保产险保费同比增长7.64%,位居财险“老三家”之首位。从人身险业务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保费同比上涨,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和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整体呈“两升三降”态势。

  在保费收入持续向好的同时,近期,人身险行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被业内频繁提及。目前,已经有部分险企拟于6月底下架预定利率为3.0%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并将于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2.7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华创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徐康认为,当前,“报行合一”等政策的影响逐步减弱,新一轮负债端压降成本政策或趋近。去年5月份到7月份人身险业保费基数较高,对今年的保费增长形成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不排除销售端主动引导需求的可能性,短期内能够部分抵消高基数影响。在长期利率低位震荡背景下,仍需关注各家险企负债端成本压力与经营稳定性。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截至12月22日,国内有包括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等在内的28家药企,共40个布洛芬相关药品在该名录上,其中布洛芬缓释胶囊10个、布洛芬颗粒10个、布洛芬片10个、布洛芬混悬液2个。

  有一次,一个60岁男性患者忽然心脏骤停,李慧和其他几名医生从赶到开始,到电梯间转运、送上120跟车急救,直至送到医院,交给急诊科医生,约2个半小时内,没有停下抢救,但仅能维持患者的血压正常,没能让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回到120急救车上,李慧和抢救的几名医生抱着哭了。

  李卫东等人的研究显示,以郑州为例,其本身属于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省会城市,相较于沿海城市的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发展浪潮,郑州的就业机会与发展前景便显得不具备充足的吸引力。不仅可能无法吸引外来人才,还有可能让本地的资源流向更具发展动力的其他城市。这种现象即被称为虹吸效应。

  12月3日,护士长吴春芳带着11位医护,前往南区开辟了新的“病区”。南区原本是密接隔离点,但当时“社会面压力太大了”,又变成方舱,接纳了约800多名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医护也增加至30多名。

  在多家电商平台上,抗原均处于预售状态。以淘宝为例,振德、九安医疗和生之源的价格多为5、6元左右一支,乐普的稍贵,为8.6元一支。

  目前,GNSS使用的高精度单点定位技术,一般要花费20~30分钟,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如果采用低轨导航增强,仿真验证中,耗时约1分钟。

郑雅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