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

来源: 学习网
2024-06-01 02:44:17

  中新网3月20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行动主题是“供需适配强服务 春季攻坚促就业”,行动时间是2024年3—4月。

  通知明确,行动目标是通过开展“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聚焦当前促就业工作重点难点,细化各项工作要求,优化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聚合社会资源,集中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校企供需对接,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主动求职,为促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通知明确了四项行动任务:

  举办“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要完善“分行业就指委+分行业协会”促就业工作机制,举办“高校毕业生行业领域专场招聘会”,加大力度建设分行业就业市场,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

  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各地各高校要持续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推进落实访企拓岗“两个100”要求,要精准走访相关行业企业,提升岗位的利用率和访企拓岗的实效性。各高校要将“访企拓岗”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结合起来,鼓励校企双方在定向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将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前移。二级院系要以学科专业点为单位开展走访,特别是新设置专业和上一年度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本校平均水平的专业,要结合毕业生就业需求,有效访企拓岗。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期间,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学科专业负责人要主动走进企业、走进招聘活动现场,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及时将用人标准、招聘需求等信息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鼓励用人单位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各地要加强工作统筹,结合本地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和企业用人需求,积极组织开展集中走访,加强工作督促指导,防止形式主义,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完善“24365携手促就业”服务

  各地各高校要加大力度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要积极引导进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入驻平台,发布招聘需求,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要组织有求职 意愿的毕业生在平台注册,登记个人求职意向,关注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主动参与求职就业。要持续完善线上招聘服务体系,积极与平台共享省级和高校就业网岗位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就业岗位信息。

  平台将举办“国聘行动”第五季、“百城千校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一带一路’2024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等系列活动,分行业、分地区集中发布岗位信息。平台将加强微信服务公众号运营管理,及时汇集各地各高校招聘活动以及供需具体信息,向用人单位、毕业生精准推送,促进供需高效适配。

  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

  各地各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尽早明确职业意向、尽快投身求职行动。要认真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和系列宣讲活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要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作为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办好省赛校赛。

  各地各高校要用好“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等各类就业指导资源,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要积极开展就业安全教育和诚信教育,加强涉就业风险防范,帮助毕业生防范“黑中介”“付费实习”等就业陷阱,增强毕业生求职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在大部分旅游企业亏损的情况下,仍有公司或保持盈利,或扭亏为盈。

  至于有声音担心楼价受影响,陈国基说,“劏房”户或居住环境不佳的人士急需特区政府的帮助,其声音很多时候未必能被有效反映,希望大家本着愿意帮助他们解决住屋问题的心,这样其他问题定会容易解决。

  据悉,“嫁郎”指的是男子嫁给女子,婚后男方生活在女方家中,夫妻地位平等。“嫁郎”在金秀瑶家比较普遍,被视为尊敬同族老人和顾及民族兴衰的美德。

  本次改革中,新赛季目标放在了U21球员身上,这无疑是向好的信号。但在这批球员中,大部分人目前实力并非出众,培养成本可以预料。

  不过,张大伟表示,近年来,国家和金融管理部门多次要求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采取切实措施为企业和个人纾困解难,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负担。商业银行应立足长远,提升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为客户提前还贷提供便利,更好地改善客户体验。部分收取提前还贷“补偿金”“违约金”的银行,可进一步转变观念,展现出商业银行的应有作为与担当。

  “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这是知乎一个浏览量高达1848万的问题。<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发现,不少网友在回答中都对“离奇”一词表示否定。

郑丽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