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客家第一祠”启动修复,县文旅局:有价值老物件坍塌前已移至安全位置

来源: 宣讲家
2024-06-20 01:39:36

  澎湃新闻从福建上杭县文体旅游局获悉,针对近日暴雨造成部分坍塌的“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李氏大宗祠,当地政府已启动修复,有关人员于6月19日进场开始着手修复的前期工作。

  6月18日,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出现大面积坍塌。根据现场查看,该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大部分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

  当地有关单位及专家等及时赶赴现场指导灾后处理工作,初步判定坍塌的原因是夯土墙体被严重浸泡(浸泡水位高达1.5m,浸泡时间长达6h)后,土质软化失去支撑力从而造成部分坍塌。

  她介绍道,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努力做好现场封控、临时防护和排除安全隐患,做好保险理赔准备工作,包括拨付相应的抢险启动经费,并及时进行现场清淤整理、编制抢险维修方案和积极筹措维修资金。现在已启动修复工作,有关人员19日进场正式开展修复工作。

  李氏大宗祠相关工作人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宗祠横屋坍塌造成有文物被掩埋的情况。

  针对此事,陈春连解释称,被掩埋的主要是东西两侧横屋的房屋构件,如横梁、瓦条。在主座建筑内有价值 的部分老物件,他们已经抢在洪峰到来之前移到安全位置保护。

  由于李氏大宗祠所处的上杭县经常面临暴雨和洪灾,如何保护李宗祠这类传统结构建筑成为一道难题。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沿海,福州港已经崛起。据薛能《送福建李大夫》一诗云,福州有“船到城添外国人”,反映了福州与海外通商的盛况。当时的福州港已是“波斯货”进入中国的转口贸易的重要港口。《全唐书》文献中亦记载,当时已经有商人经营波斯商品进入中国的贸易,而且在贸易中挣了很多的钱。

  2022年11月,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主张——“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博纳表示,法方高度重视法中关系,愿同中方加强高层交往,深化在创新、科技等领域合作,共同擘画未来发展蓝图。法国反对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愿为扩大欧中对话、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积极作用。法方理解并支持中方采取的抗疫措施,相信中方必将战胜本轮疫情。

  其中,2022年,广东陆丰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广东太平岭核电站2号机组、浙江三澳核电站1号机组接连完成穹顶吊装。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表示,此次训练于15日在德国格拉芬沃尔军事训练基地开始,将持续五周到六周。他称,美方希望乌克兰人有能力成功保卫自己的国家。

  资料显示,除了以香港作为过夜停留的中途站及探亲的旅客外,商务旅客也开始增加。访港游客主要来自内地、菲律宾、台湾、美国和泰国。

陈嘉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