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冰:当代艺术深深扎根于社会现场中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12 19:36:27

  中新社香港6月12日电 题:专访徐冰:当代艺术深深扎根于社会现场中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艺术家徐冰记得,往年参加意大利威尼斯视艺双年展,总会有很多艺术界熟人来打招呼,今年少了些,面孔也年轻了些。他想,是不是当年一块创作的那帮人都老了,退休了,就剩我还在这瞎折腾呢?

  他索性将艺术“折腾”上了太空,4月在威尼斯圣塔·维内兰达教堂举办个展“徐冰:艺术卫星——首部在太空拍摄的动画影片”,在这座古老教堂的白色拱顶上,投影出一段时长约3分7秒的人类首部摄于外太空的定格动画《卫星上的湖泊》,观众则躺在懒人椅上仰望星空,凝视在失重状态中逐一抖落的人类文明。

  “教堂那边有人在祈祷和礼拜,这边则别有洞天,整个环境和作品本身同时构成了新的艺术表达法。”这位新晋香港“文化推广大使”,隔着时差与屏幕,三言两语便向中新社记者勾勒出艺术本身强劲的感染力与生长性。

  过去几年,徐冰锲而不舍地在太空艺术领域开垦,年初由他主导的中国首颗艺术卫星“SCA-1号”成功发射,开启艺术卫星地外驻留项目。再往前,无论是最广为人知的艺术作品《天书》,抑或与之对应的《地书》,用监控视频剪辑成的类型片《蜻蜓之眼》,徐冰在外界“这有点不着边际吧”的质疑中,拥抱并反思世界的种种变化,从社会现场获得持续不断的创造力,拓展创作的边界和形式。他笃定这才是艺术的使命。

  “我一直对社会现场非常关注,对我来说总是有太多东西需要反省和表达,一些现象背后的内部逻辑和更深层原因,需要慢慢探寻。”于是,在这些向下挖掘的过程中,徐冰的创作也始终处于一种持续生长、“好像停不下来”的状态。

  作品呈现出的前卫性甚至将时代远抛在后,令徐冰成为最早一批在国际艺坛声名鹊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定居纽约,创作足迹遍布全球,频繁穿梭、浸润于多元文化之间,早已习以为常。

  在港接受委任、短暂停留的几天,为开展新项目,他到访了一些艺术机构、与年轻一代艺术家见面,走在街上感受扑面而来的海风和人文情怀。他倏然意识到,自身的文化基因与这座城市中西并蓄的文化肌底惊人地相似。“我们这代人固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基因中埋藏之深、份量之重,其实对日后我们参与国际文化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观香港,徐冰将其形容为一座标准的“在全球当代文明成果教育下形成”的城市,拥有西方教育的框架,却同样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取其精华破土茁壮。“香港是一个把‘艺术为人民’做得非常好的地方。各种艺术都有,歌剧、交响乐、美术馆、民间艺术等随处可见,并渗透在普通市民的生活中。”这与徐冰坚守多年的理念不谋而合——消除艺术与普通观众之间的隔阂。

  在委任仪式上,徐冰曾表示希望能培育香港年轻艺术人才,为他们展现才华创造机会。于是他带了4名香港年轻艺术学生前往罗马美国学院展开为期2个月的在驻计划,并对他们的天赋抱有期待,“随着香港进入新的社会进程,将会给他们打开更广阔的艺术视野,他们对艺术和社会关系的思考,也会比过去有更实质的进展。”

  徐冰说这只是一个开始,一次尝试,未来无论是落地香港社区的互动项 目,还是国际艺展项目,甚至是艺术卫星地外驻留项目,都向香港年轻艺术人才敞开大门。(完)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连续第四年跨年开讲。今年,曹则贤以《电磁学/电动力学:现象、技术与思想》为主题,从古时候人们发现的电现象和磁现象展开,旁征博引,用一条完整而清晰的逻辑线,为我们介绍了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发展历程,并在其中穿插各种科研上的哲学思想,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独具匠心的科学知识盛宴,让观众们感受到物理学的美妙非凡。最后,他衷切的寄语年轻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严肃的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真正的享受到欢乐与智慧。

  宁毅:严格来说,“达峰”的定义比较模糊,我的理解是它有不同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从新发阳性来看,当日新发阳性病例数最高的情况;第二层含义是从患病数量来看,有多少人正好处在感染的状态(不包括已经恢复的人群),在某个时间段正处于感染的人群最多;第三层含义是感染人群出现了症状且有就医需求,比如重症需要进入ICU的人群,在某一个时点上累计的住院和重症人数最多医疗机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因应措施。

五华县硝芳派出所值班民警

  浙江杭州淳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表示,从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名胜区、石林景区、龙川湾景区、千岛湖天屿景区等四大国有A级景区门票全免。

  艾纳·唐恩还表示,国内动乱和政治变革可能将成2023年的另一重要变量。而这类不稳定因素主要发生在全球南方国家和其他地区。

  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李旭航还与迪拜世界贸易中心副主席布蒂·赛义德·阿勒甘地等共同参观了多家企业展台,详细了解企业参展情况。“这些中国产品契合阿方需求。希望双方企业家本着互利共赢精神,抓住机遇,积极对接,共促中阿经贸合作走深走实,造福两国人民。”李旭航表示,“我们要继续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国内企业‘走出来’拓市场、寻商机牵线搭桥,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新发展。”

赵佳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