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中阿团结合作“跑出加速度”的胸怀、底气与信心

来源: 新京报
2024-06-02 11:39:42

  这几天,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与友谊,备受国际社会瞩目。

  5月3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次会议最突出的亮点,是习近平主席同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等四位阿拉伯国家元首共同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为新时代中阿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

  细细研读习近平主席2000多字的主旨讲话,“命运共同体”“合作”等充分体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词语多次出现。习近平主席“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的殷切期待,引发与会各方强烈共鸣。

  “加速度”一词,预示着中阿关系发展提速升级的美好前景,彰显着中阿双方携手奋发的昂扬状态,赋予变乱交织的世界积极正向力量,令人备受鼓舞。

  “加速度”一词,更蕴含着中国对于不同文明在世界大变局中如何实现和睦相处、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哲学辩证思考,凸显着中国元首外交的视野、追求与担当。

  跑出加速度,不是只谋一时利益之举,而是基于既有成果、不断开拓进取的恒久奋斗——

  从数字上看,中阿务实合作有着充足的潜力。中阿合作论坛成立这20年来,中国对阿拉伯联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由2004年的3038.1亿元增至2023年的2.8万亿元,增幅高达820.9%。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之 际,中阿不断扩大技术、资金、产品、人员流动,势必进一步惠及双方民众和国际社会。

  考量国际关系,也不能只算“经济账”。

  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方愿同阿方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紧密协作,把中阿关系建设成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标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样板、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探索全球治理正确路径的表率。

  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时代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高度浓缩在这四点愿景之中。清晰的目标,长远的擘画,深刻的考量,让世人看到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格局。

  跑出加速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明确的前行路径——

  中国和中国人民同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的友谊,缘自丝绸古道上的友好往来,缘自争取民族解放时的并肩战斗,缘自国家建设进程中的合作共赢。中阿合作一路前行,靠的正是历史传承与久久为功。

  近年来,在中阿双方领导人关心关怀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在多方面不断取得新收获。中国同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从“伙伴关系”发展为“战略合作关系”,进而跃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次已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出席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也是第五次面向阿拉伯世界进行重要政策宣示。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阿峰会,和阿拉伯同事们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关系由此迈进全面深化发展的新时代。

  一年多来,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在诸多方面都取得许多早期收获。如今,中阿共同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提速”,可谓恰逢其时。

  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更具规模的投资金融格局、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习近平主席在会议开幕式主旨讲话中指出,愿同阿方构建“五大合作格局”,引发阿方热烈反响。

  跑出加速度,不仅是中阿人民的共同期盼,更顺应了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共同呼声——

  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去年10月以来,巴以冲突剧烈升级,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导致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引发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担忧。

  中国同广大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立场。本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在朋友相聚的时刻,中国向世界再次发出推动加沙冲突尽快平息、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的正义之声。

  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秉持的公道正义立场得到阿方领导人高度赞赏。部长级会议后,阿方主席、毛里塔尼亚外长马尔祖克在同中方、阿盟方面共见记者时专门提到,阿中合作水平不论在双边、还是在多边层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会议上阿中就诸多地区和国际热点难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我们将继续同阿拉伯朋友一道,弘扬中阿友好精神,团结共创未来,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

  殷殷厚望中,见胸怀、见底气、见信心。

  策划:张晓松

  主笔:孙奕

  视觉|编辑:包昱涵、何晓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而为了简化信息,我国几乎每个县都贴有一些标签,例如扶贫开发重点县、粮食生产大县、生态建设示范县、“奶牛之乡”“水稻之乡”等等。下级政府贴上这些标签,可以有利于他们吸引上级政府的注意,并争取相应的转移支付资金。

  开局关乎全局,在疫后复苏的关键之年,一季度各地经济成绩如何,倍受外界关注。尤其是作为经济龙头的万亿城市,其具体表现,更有着引领区域发展的“风向标”意义。

  5月16日上午的演讲尾声,他主动提起对撞机。他说,美国芝加哥的Tevatron正负质子对撞机周长6.3公里,发现了第六种夸克。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周长27公里,实验过程中促发了互联网的诞生,找到了希格斯粒子。美国的超导超级对撞机(SSC)周长是86公里,因为管理不善,1993年被国会终止,之后很多美国优秀的高能物理人才去了CERN,有的去了中国和日本。

  实际上,梳理公开信息可以发现,今年以来,从政府工作报告,到领导致辞等,“万亿之城”都是烟台、常州的年度高频词,两座城市难掩对于城市能级跃升的期待。

  公开信息显示,日本、德国、法国等在苏州投资比例都很高,“以前是货物出口,现在生产能力都面临转移”。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也只能跟着走,“因为你订单拿不到,可能只有到越南才能去做”。

  据记者了解,现在,全国多地的幼儿园已经开始出现生源不足的问题,预计很快会传导到义务教育阶段。储朝晖建议,应该尽快发展多种主体办学,尽可能实现教育均衡,尽可能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样化。

陈宜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