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施压“铁公鸡”拔毛,账面余额60亿元却两年“零分红”,方大特钢遭问询

来源: 光明网
2024-06-05 10:43:08

  来源: 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4月2日晚间,方大特钢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提议公司(简称“方大钢铁”)提高2023年度利润分配比例,提议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

  就调整分红方案缘由,4月3日,方大特钢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为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控股股东向公司提出了提高分红比例的提议。”

  方大特钢同时指出,2023年钢铁行业供需压力仍然十分明显,整体供给强于需求。虽然原料端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但相对来说仍处于高位,成本下降不及下游钢价下跌的幅度。对此,未来公司将采取多重举措提振业绩。

  方大特钢调整 “零分红”方案

  3月16日,方大特钢公告称,经董事会决议,公司2023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不进行股票股利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原因则被归咎于“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寻求并购整合机会”。

  方大特钢指出,2023年钢铁行业依然处于弱周期运行,多数钢厂呈现成本高企、业绩亏损的局面;2024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房地产行业仍处低迷状态,对钢铁需求量形成拖累,钢铁产能供给问题仍然凸显,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对公司环保达标排放、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

  方大特钢介绍说,根据所处行业目前情况,结合公司2023年度的盈利情况及未来资金需求等因,公司2023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年度工作计划,用于公司环保、技改等项目。

  不过,3月29日,方大特钢就因“零分红”等问题收到上交所问询函。上交所指出,方大特钢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9亿元,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6亿元。截至2023年底,其未分配利润为21.22亿元,货币资金余额达60.45亿元。

  因此,上交所要求方大特钢结合近两年盈利水平、资金使用情况,补充说明其货币资金余额较高且多年盈利的背景下,连续两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大额资金闲置的情况。此外,还要求说明方大特钢是否为中小股东参与现金分红决策提供便利,以及为增强投资者回报水平拟采取的措施等。

  4月2日晚间,方大特钢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提议公司提高2023年度利润分配比例,提议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上述提议需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记者看到,方大特钢总股本23.31亿,若按上述方案实施分红,此次现金分红总额约为2.33亿元。

  4月3日,方大特钢方面告诉记者,之所以公司调整“零分红”方案,是“为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控股股东向公司提出了提高分红比例的提议”。

  曾连续多年慷慨分红

  根据公告,公司主要业务是冶金原燃材料的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产品及其副产品的制造、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螺纹钢、优线、弹簧扁钢、汽车板簧、铁精粉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汽车制造等行业。

  据Wind统计,方大特钢自2003年上市至今累计实施分红14次,累计分红金额达126亿元,累计利润金额为177亿元。其中,2012年度,方大特钢实现归母净利润5.23亿元,实施现金分红13.01亿元,股息支付率近250%;而2021年度,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1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3.93亿元(含税),占该年度归母净利润的87.60%。

  至于2022、2023年度2次提出“零分红”方案,方大特钢的解释均为成本高企、需求减弱、盈利下滑等因素。

  从这2年的业绩表现上看,方大特钢确实面临着盈利下滑的问题:2022年,方大特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6亿元,同比下降66.1%;2023年,公司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9亿元,同比下降35.16%。

  而在方大特钢选择“零分红”的背后,近年多家钢铁上市企业业绩受到严重挤压。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855亿元,同比下降12.47%;平均销售利润率1.32%,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2023年钢铁行业供需压力仍然十分明显,整体供给强于需求。虽然原料端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但相对来说仍处于高位,成本下降不及下游钢价下跌的幅度。”方大特钢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公司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虽然2023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小幅下滑,但吨材利润水平及盈利能力仍然处于行业上市公司第一方阵。”

  而面对行业及自身现存压力,方大特钢称,公司未来将采取多种举措提振业绩,例如,以数字技术赋能公司转型,支撑精细化生产经营和成本管控能力;结合市场需求和前景,加大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力度,开发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围绕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开发高性能、高质量及用户特殊需求的弹簧扁钢产品等。

  现金分红加强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市场,“铁公鸡”一般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少。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日,A股已经有111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报,有993家上市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盈利,其中有255家公司披露不分配不转增,占比超两成。

  不过,近年来,监管层多次强调分红,2023年8月证监会出台减持限制政策,首次将分红与减持“挂钩”。同年12月,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新规落地,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

  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政策文件,其中指出,要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包括对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推动一年多次分红等。

  近期,随着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提升分红力度的态度愈发坚定,多家曾连续十年以上“零分红”的公司已响应分红。例如,赤峰黄金3月30日发布公告,公司2023年度以总股本164872.88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5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8243.64万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记者分析指出,鼓励现金分红导向,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分红水平,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促进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杨红卜

  补强薄弱环节,实现全程管控。除了保证在生产环节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安全农产品,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还强调在储存、运输、交易、加工等环节也要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推动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责任主体可明晰,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第16届亚洲金融论坛由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贸发局主办,是2023年香港首个大型商贸交流盛事,主题为“推进转型:创效·共融·创新”,将举办40多场讨论及工作坊,其中增设“环球视野”系列论坛,以及续办“明日对话”及“炉边对话”环节,讨论金融科技、气候变化、医健产业、能源环保及粮食农业等与国际金融息息相关的议题。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前,每年春节都会被外地游客预定满,年收入能达到十多万元。”程善忠如是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重庆1月6日电 (记者 刘贤)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6日发布消息称,2022年是陕渝能源战略合作的第七个年头,陕煤入渝规模达1798.3万吨,同比增长13.2%,创历年新高。

  记者了解到,云南人工培育松露也获得了成功,并有少量的产出。不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于富强表示,国内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已经攻克了松露的人工栽培技术,但目前受到种植园管理、合理采收等因素的影响,还难以保障产量,可以说尚处在市场化栽培的“前夜”。

  北京局集团公司细化温馨服务举措,在进站乘车一体化接驳、重点旅客服务以及便捷高效服务方面,让旅客出行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林美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