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合作20载提升高素质电力人才国际竞争力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23 23:03:23

  中新网上海6月23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3日获悉,上海电力大学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以下简称: 思大)电气专业合作办学项目的国际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已成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电力人才的重要平台。

  上海电力大学方面表示,未来,项目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提升合作办学层次、资源、质量、规模方面继续深化,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对外开放模版。

  据悉,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术论坛暨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中英合作办学项目20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国内外高校及能源电力行业专家学者、校友代表与会,聚焦“创新合作创想未来——合作办学助力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工程创新人才”主题,进行探讨与交流。

  据悉,2004年,上海电力大学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合作开办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电气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到目前为止,该教育项目已培养16届、逾1600名毕业生。其中不少毕业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电力特色高校深造。

  校方告诉记者,本项目从建立之初,就大力引进英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特别在核心课程选择上,引进思大在教学与科研结合、校企结合方面的优势课程,同时结合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心课程体系,在优势互补中推动中外办学教学体系的优化和能级提升。

  据了解,该项目先后引进英方21门课程,同时以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为契机,组织中英双方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改革,授课教师总结教学案例与经验,出版全英文教材《电子处理系统》,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到目前为止,共有30多位中方教师以本项目为平台赴英学习交流,思大来上海电力大学交流教师达115人次。

  据介绍,随着交流合作的深化,项目双方合作层级从本科层次合作办学提升到硕士、博士的联合培养以及国际化师资的培养。项目双方推进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提升能源电力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上海电力大学与思大共建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聚焦技术前沿,在电气学科海上风电、受端城市电网、电力用户侧灵活资源三个重点方向联合开展研究;先后与华东电网区域10余家电力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发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叶霖霖希望上海电力大学总结凝练20年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充分释放合作办学所蕴含的动能和优势,培育创新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做出卓越贡献、形成重大影响。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徐凯希望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进一步形成并强化合作办学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培养更多拥有全球视野的能源电力国际化人才;同时,培养更多民间文化交流使者,为中英两国的国际友谊作出更大贡献。(完)

  而对于今年再掀高潮的国企反腐,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国内经济下滑、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纪检机关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监督保障。”他指出,政治监督的重点有所调整,之前的重点是维护政治安全、消除政治隐患,现在“保障监督”成为纪检工作主线。

  中央第九巡视组组长张福根在进驻时强调,国资央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安排对中管企业开展巡视,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国资央企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中央巡视组将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着力查找和纠正中管企业党组履职担当中的政治偏差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

  渤海证券宏观团队认为二季度核心通胀风险不足为虑,一是由于目前消费意愿释放有限;二是从历史数据上看,核心CPI环比往往较为稳定,一般在0-0.3%区间波动,预计二季度核心通胀同比在1.5%以内。

  在进驻现场,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腊翊凡强调,国资央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安排对中管企业开展巡视,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国资央企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中央巡视组将检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深入查找国企领域腐败问题;检查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情况,突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和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巡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情况,突出对履行整改责任的监督。

  市场闻风而动。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22日,储能相关企业新增4.2万家,平均每天近100家新公司进入储能领域,其中,广东以4630余家列区域首位,江苏、北京分列二、三位。

  在全国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常住人口的增减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对人口的吸引力,因而广受关注。2022年,中国共有17个省份常住人口增加,但除了位列前三的三个省份增长数超过10万,其余省份增长量均在10万(含)以下,4个省份增长量在1万左右,这显示2023年这些省份极有可能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

陈淑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