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共识!A股下半年还看它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12 21:17:32

步入年中时点,A股在经历年初下探、阶段反弹后于近期再度回落,市场大盘股与小盘股也迎来显著分化。展望下半年市场前景和布局方向,当前券商机构都形成了哪些共识?

梳理多家券商对A股市场下半年前景的预判看,2月以来的修复行情虽有波折但仍有望延续,市场关注或已重回基本面,风格上中大盘股有望继续占优;具体配置上,以A50为代表的产业巨头、基本面更优的白马股等获得重视,稳定高股息资产仍是值得布局的主线和配置底仓,出口链、新质生产力等方向的投资机遇同样值得把握。

修复行情虽有波折但有望延续

2月初以来,A股市场持续数月的反弹使得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升温,但进入5月中旬后,A股又迎来阶段性回调。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收盘,A股上证指数年内涨幅明显收窄,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内双双收跌。

也正是受益于经济和盈利修复预期上升,从资金面角度看,华金证券判断,下半年市场微观资金流入状况可能改善:下半年盈利持续改善下,A股可能震荡偏强,融资资金可能转为净流入;当前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后续新发基金中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份额可能显著上升;地产政策大幅放松下,外资可能持续流入。

中大盘股下半年或继续占优

从A股市场风格看,近期比较明显的一个变化便是小盘股、微盘股回调明显,相对而言中大盘股表现坚挺。展望下半年A股市场风格表现,中大盘继续占优成为券商较为一致的共识。

中金公司认为,今年以来价值风格继续跑赢,新“国九条”背景下的资本市场改革也促使资金偏好重回大盘蓝筹,北向资金的回流等也是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这对大盘风格占优起到了支撑效果。展望下半年,在国内增长预期边际企稳、资本市场改革强化股东回报、宽基ETF与价值型资金作为主要增量资金的背景下,大盘占优风格趋势有望延续。

国投证券认为,下半年市场风格中期预计重返大盘股,以高股息为代表的大盘价值股和以“出海”为代表的大盘成长股预期表现较好。从资金运动的规律来看,国投证券判断,在重返大盘股的过程中,市场将经历一个大盘价值高股息股与大盘成长股定价并存的双主线阶段,其也将好于单纯的产业主题投资。

看好红利、白马、出海链、新质生产力等

对于下半年A股布局的具体方向,高股息红利资产仍被多数券商视为值得配置的主线之一,白马股、出海链、新质生产力等资产和投资主题同样值得关注。

开源证券认为,从政策环境看,新“国九条”有望使业绩稳定性高、分红能力强的央国企红利股凸显出较强的长期优势,稳定高股息资产仍是中期底仓配置的最优选,其中“中特估值高股息策略”不仅有望延续过去较为突出的表现,同时有望在央国企估值重估的beta加持下获得更强的上行动力。

对于出海方向,中金公司判断,下半年海外部分经济体增长韧性以及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有望为出口链提供业绩支撑,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且海外毛利率高于国内的细分领域可能成为相对稀缺的景气领域。海外部分产业领域的周期性改善,建议关注白色家电、家居、轮胎;出海链对应相关行业海外渗透率提升带来的新成长机遇,建议关注商用车、工程机械、游戏等。此外,黄金、铜等全球定价资源品的高景气在下半年有望持续。

对于白马股,海通证券认为,政策落地见效推动宏微观基本面改善,参考历史经验,白马板块在A股盈利上行周期内业绩表现更优,有望跑出超额收益,基本面更优的白马板块也有望得到更多增量资金的回补。在具体品种方面,以汽车、家电、机械等行业为代表的中高端行业或是白马板块里面最先走出来的主线。

谈及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布局,天风证券认为,科技行业各细分领域估值适中,盈利增速较快,参考科技行业二级细分子行业,可重点关注软件开发、IT服务、生物制品、光学光电子和计算机设备等。

审读:王超

编辑:王寅

校对:张典阁

监制:张楠

签发:孙宏

  2017年,王晓萍由国侨办转战地方,任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20年11月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今年前两个月的民航运力和客流双提升,是由积压了三年的春运需求所推动的。”李瀚明说,目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叠加传统淡季,如何刺激需求成为航司的当务之急。

  2022年11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5起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其中2起是发生在医疗卫生行业的以科研赞助、支付回扣形式进行的商业贿赂事件。通报称,随着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医药企业采取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为其贿赂行为披上“合法外衣”。

  沙尘天气由强度轻至重分为5级,分别是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直言,需要重视的是,由于刚需动力有限和改善循环不畅,当前的需求修复或者说“小阳春”,周期可能比较短,更需要重视需求的“断层”和供需不匹配。

  “地球科学涵盖的知识更广,中学地理老师在师范类院校并未接受很强的培训。此外,宇宙环境、太空探索等都是最前沿的知识,对老师的知识储备也有极高的要求。”马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赵丽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