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呈现“新”气象 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进”的新空间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16 21:53:33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3月1日发布2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继续趋稳回升,制造业产品市场价格普遍趋稳回升。从企业类型看,大中型企业运行稳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市场需求稳中有增,为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2月份,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为48.1%,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原材料行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出厂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两个百分点左右,消费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接近1个百分点。

  从企业类型来看,2月份,大型企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与上月持平,继续位于扩张区间。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10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小型企业则受春节假日影响更为明显,采购经理指数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生产经营活动放缓。

  基建投资活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从非制造业来看,反映非制造业整体运行状况的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上升,非制造业经济活动稳中有升,扩张步伐继续加快。从建筑业和金融业来看,基础建设投资需求在加速增长,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大。

  从建筑业来看,受房屋建筑业和建筑装饰业淡季影响,建筑业活动增速较上月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53.5%,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反映基础建设投资需求的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并且均回升至60%以上,显示基础建设投资需求在加速增长。从市场预期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7%,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2月份,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特别是银行业活动表现较好。结合1月份社融数据来看,当前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继续增大。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有所下降,也将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从相关实物量指标看,我国发电量比上年增长6.9%,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7%,货物运输总量增长8.1%。5.2%的经济增长具有坚实支撑,经济增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就业总体稳定,2023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对就业带动作用明显。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保持总体稳定,比上年上涨0.7%。

  外贸展现较强韧性。2023年全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8万亿元,其中,出口增长0.6%。产业链更长、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64.8%。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拓展了“进”的新空间。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动能成长壮大。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15.7%、33.6%。3D打印设备、太阳能电池、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6.2%、54.0%和23.3%。

  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3.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增长9.3%。发明专利平稳增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四成。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0.3%、28.7%、36.9%,“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0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万平方公里。

  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4.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7.6%。

  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2023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70万公里。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66.5%,助力乡村消费新业态较快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升。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增加45万张、81万人。文化和体育设施日益丰富,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分别达3309个、3508个、415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9平方米。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文援引多位纪检监察干部的话称,现在对高利转贷行为还存在监管缺位问题。其中原因,既有行为人反复转移资金躲避监管,又有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渠道尚未完全打通,无法做到全程、全覆盖监督。

  按照法律规定,贷款申请人向金融机构贷款时,需要述明贷款的合法用途、贷款期限等。由于公职人员不能经商办企业,多个案例显示,他们一般假借住房装修为由进行贷款,然后高息转贷。

  “未读”出版商所有库存均在西南物流(涿州园区)托管,总体库存价值约1.24亿元码洋,图书近150万册,保守估计损失至少千万级码洋、百万级实洋。该企业已紧急安排预估的受损书籍重新加印生产,同时也将在各个平台店铺紧急开启“按需印刷预售专区”等。  

  在工程调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对极端天气,多位专家指出,社会要增强辨别风险、应急抢险、应急处置能力。其中,及时的预警和有效快速转移是关键。

  专家分析说,一方面,是因为北方少雨,电力设施在选址时参照的技术指标对于防洪考虑得并不充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成本考虑,离主干道路越近、地势越低,建造成本越低,但洪水到来时也就更容易被淹。与电力设施不同,通讯塔一般建立在具有一定高度的山坡上,如果暴雨之后出现滑坡和山体崩塌,通讯设施比电力设施更脆弱。从防灾角度考虑,应尽可能沿山坡多建几座塔站,留出一定冗余。

  人们以往对极端天气的“常识性”理解正在不断被打破。因此,杨赛霓建议,面对极端天气,发布的预警本身也不能再限于单纯气象因子强度的预警,而应该是“基于承灾对象”的预警。比如,对当地交通、通讯和电力设施影响几何?对具体某个地区的哪些人群有多大影响?农田受损情况如何?人们只有知道这些信息,才有更多预先行动的依据,做更充分且适当的准备。

林莹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