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AI风险!13位OpenAI、Google 员工发布公开信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05 23:42:47

  近日,一封由13位OpenAI和谷歌DeepMind前员工、现员工签署的公开信引起广泛关注。这封信对高级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以及当前缺乏对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监管表示担忧。

  此外,在这封公开信中提及了AI或许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现象,操纵和传播误导信息,以及可能无法控制自主人工智能系统,最终可能威胁人类生存。

  为这封公开信署名背书的有被誉为“人工智能教父”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因开创性AI研究获得图灵奖的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和AI安全领域的学者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

  公开信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有潜力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福祉,同时,这些技术会带来严峻挑战,全球的政府和其他AI专家以及AI公司本身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风险。然而,AI 公司出于财务利益的考虑,往往避免接受有效监管,“我们认为特别设计的企业治理模式不足以改变这一现状”。

  公开信提到,AI公司掌握着大量的内部信息,包括其系统的能力和局限性、保护措施的充分性,以及不同类型伤害的风险水平。然而,目前他们与政府分享这些信息的责任较为有限,而且没有与民间社会分享的义务。

  上述公司中,现任和前任员工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向公众负责的人,然而,保密条款阻碍了这种忧虑的表达。

  公开信提到,希望领先的AI 企业承诺遵循一些原则,包括承诺不会签订或执行任何禁止对公司的风险相关担忧进行负面评价或批评的协议,也不会因员工进行风险相关的批评而阻碍其既得经济利益作为报复。

  联名信希望建立一个可验证的匿名机制,供现任和前任员工使用。

  OpenAI 前员工丹尼尔·科泰洛 (Daniel Kokotajlo)是此次联名信公开署名人员中的一位。他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我们中一些最近从 OpenAI 辞职的人聚集在一起,要求实验室对透明度作出更广泛的承诺。”今年 4 月,丹尼尔从 OpenAI 辞职,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该公司在构建通用人工智能方面是否会采取负责任的行为失去了信心。

  丹尼尔提到,AI系统不是普通的 软件,它们是从大量数据中学习的人工神经网络。关于可解释性、对齐和控制的科学文献正在迅速增多,但这些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OpenAI 等实验室正在构建的系统能够带来巨大的好处。但如果不小心,可能会在短期内造成不稳定,并在长期内造成灾难性后果

  丹尼尔表示,从OpenAI离开时,曾被要求签署一份文件,其中包含一项不贬损条款,禁止他发表任何批评公司的话。丹尼尔拒绝签署,并失去既得股权。

  在丹尼尔加入 OpenAI 时曾希望随着AI功能越来越强大,内部在安全研究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但 OpenAI 从未做出这一转变。“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辞职,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辞职的人。”丹尼尔说。

  同一时间,OpenAI前超级对齐部门成员利奥波德·阿申布伦纳(Leopold Aschenbrenner)也在公开采访中透露他被开除的真实原因。他给几位董事会成员分享了一份OpenAI安全备忘录,结果导致OpenAI管理层不满。利奥波德在社交平台表示,到 2027 年实现 AGI 是极其有可能的,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和更透明的机制,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

  本次公开信事件是OpenAI近期面临的诸多危机中的一个。

  在OpenAI的GPT-4o模型发布不久后,OpenAI原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正式官宣离职。不久后,OpenAI超级对齐团队联合负责人杨·莱克(Jan Leike)也在推特上宣布离职。他称OpenAI领导层关于公司核心优先事项的看法一直不合,超级对齐团队过去几个月一直在逆风航行,在提升模型安全性的道路上受到公司内部的重重阻碍,“(OpenAI)安全文化和安全流程已经让位给闪亮的产品”。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而此次在7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层面单独聚焦城中村改造,足见决策层对其重视程度之高。联系到当下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状态,人们很容易将这一轮城中村改造视为“二次棚改”。

  有人说,大英博物馆2000件文物的失踪,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的盗窃事件。在我们看来,大英博物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有来路不正之嫌,更能说明什么样的盗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近日,希腊再次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英国当年带离帕特农神庙的雕塑,却被英国议员指责是“公然的机会主义”。这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传统”。<font>英国的这种老赖姿态和耍赖做派,是以大英博物馆乃至整个英国的国家形象和声誉为代价的,让我们看看英国会撑到什么时候才来面对这个问题。</font>(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font>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font>)

  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包括《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辽三彩罗汉像、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等极其珍贵的国宝,它们都是怎么从中国流失到大英博物馆的,具体过程可能难以追溯。<font>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大多都是当年英国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对中国制造劫难趁机劫掠或盗取得来的。</font><font>只要英国不能证明哪一件藏品来自合法、干净的渠道,那么这件藏品的母国就有权利去追索。</font>

  何艳玲指出,社会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些年的一些重大社会工作,例如征地拆迁和农民集中居住,都堪称巨型工程,需要系统谋划,“只有党委有这种权威性、这种资源的调动能力以及广大的群众基础来做这件事”。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吨(轨道高度700公里)。高分十二号04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大英博物馆近日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莫名其妙失踪,不仅震动英国,还牵动所有在大英博物馆有文物的国家的心。失踪文物数量之巨大,案件持续时间之长,涉嫌监守自盗的情况之严重,都让人无法将此事与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联系起来。人们质疑英国警方和馆方为何迟迟不发布失窃文物的照片与详细描述。不发布照片可能意味着,大英博物馆仍然未能查明其庞大收藏中究竟有多少已经丢失,大概率比2000件更多。

罗元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