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艺术家瓦列里·列德涅夫百余精品画作亮相中国美术馆

来源: 光明网
2024-06-22 13:00:32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之一,“艺术与生命——瓦列里·列德涅夫油画作品展”7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人民艺术家瓦列里·列德涅夫教授1970年至2023年创作的百余件作品。

  展览分为“灵魂的源泉”“诗意的梦幻”“浪漫的慰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人物创作,包括对家人、朋友的肖像刻画,作品重视由内而外的神韵展现。第二部分为风景篇章,着重描绘俄罗斯乡村的淳朴自然之美。第三部分围绕室内静物展开,展现各类花卉之美与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对不同时段的室内光线进行了细致地捕捉。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20世纪中国美术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中西合璧,其中法国与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目前中国美术馆不仅正在展出瓦列里·列德涅夫的展览,也有法国最伟大雕塑家之一卡尔多的展览,顶层是来自吉林博物馆的几十件国家一级文物的中国古代绘画展览,一层圆厅还有中国现代油画家们的展览。“这正是在进行中外交流和对话”。

  87岁的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向自己的老同学瓦列里·列德涅夫表达祝贺,“84岁的时候还能够搞这样大规模的展览,我表示非常敬佩,而且他是非常不知疲倦,到现在还是每天在作画,他是我们的楷模。”

  瓦列里·列德涅夫说,“今天画展上展出的是我的小部分作品,这些作品很大一部分献给了我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民,献给我的亲人、献给我的朋友、献给我这一生中遇到许多善良的人民。”

  主办方希望通过该展览,为中国观众呈现一位踏实、严谨的俄罗斯艺术教育家作品,为中国当代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和俄罗斯 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将持续至1月16

  小说讲述了一个工人家庭的三个孩子的成长和际遇,以及他们生活过的城市、街区、工厂与山村里的众生与变迁。故事开始于1972年,结束于2016年,与梁晓声的人生完全重合,在人物的经历和情感中,也有着他和亲人们真实的影子。梁晓声说,他想通过这部作品弥补感情上的缺失,尤其是父亲去世后,他总觉得要用文字致敬一下他们那一代工人。并且在他19岁下乡以后,家庭重担只靠四弟一力承担,而像四弟一样当年留在城市的普通劳动家庭的青年们,在中国的文学、戏剧、影视中几乎是缺失的,他想为这沉默的一代留下一份记录。

  明确深静脉血栓治疗少于2天;

  “把投资作为连接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转模式的连接点,做好了就可以一举两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2023年扩大有效投资仍是中国经济政策重心,尤其在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扩大优质投资,将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既有利于短期稳增长,也有助于经济长期转型。

  2022年11月下旬,金元社区一月一次的居民议事会又到了,居委会会议室里坐得满满的。“书记,我想提一下养老服务站的问题,在社区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不能保障老年群体的吃饭问题?”“咱们托幼班收费能不能便宜一点,我们年轻人经济压力不小,感觉收费贵了点……”议事会上,居民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大家的讨论都聚焦在如何完善社区的公共服务、更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当天,党的二十大代表袁琴给居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征集居民的建议。她说:“我作为基层党代表,一定要多倾听群众的心声。”

  众多医务人员扛下重担

  疫情之下,曾经静悄悄的居民微信群变得活跃了,平日里不甚熟络的邻居,在群里交流治疗经验、分享防疫知识、联络物资调配……微信群架起了沟通之桥,拉近了邻里关系,让有药共享、有难共帮的温馨画面不断上演。<strong>线上交流是线下人际关系的映射,群里偶尔也会有摩擦,也会有纠葛,如何才能使居民微信群保持正能量,在疫情后继续发挥作用呢?</strong>

许宜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