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来雷雨大风天气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12 20:12:51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陈杭)11日傍晚,北京迎来雷雨大风天气。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截至当日19时,北京平均降水量为0.6毫米,最大降水量在房山区圣莲山,达16.0毫米。

  据北京市气象局消息,今年汛期(6月至8月),北京平均气温预计偏高,高温日数预计为10至15天,比常年同期偏多,需重点关注局地极端强降水、持续高温、雷暴大风、冰雹等高影响天气。

  在气象学中,高温被定义为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的天气。9日,代表“北京温度” 的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35.4℃,北京迎来今年第一个高温日。截至11日17时,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36.9℃,北京迎来今年第二个高温日。

  据上述熟悉涿州水利人士的提到,涿州范围内的蓄滞洪区,过去20多年内都没开启过。《评估报告》提到,新中国成立后,小清河分洪区在1959年、1963年经历两次较大的洪水,最近一次开启,是为了应对1996年洪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向媒体指出,北方城市蓄滞洪区启用不频繁,这使得公众乃至有些地方干部可能都不知道,所在区域属于蓄滞洪区。

  多位了解涿州市水利的受访者均指出,北拒马河上游没有水利工程,是导致涿州市多处被淹的一个重要原因。程晓陶提到,北拒马河上游没有水库拦蓄洪水,导致几条河流的洪峰集中在涿州市交汇,使河道难以承受。“河道行洪能力是有限的,大石河源短流急,如果北拒马河上游有水库拦截,让大石河的洪峰先过去,再把下一个洪峰放过来,就像汽车排队上高速一样,一天可以走很多车。但如今连高架的车也挤过来,就会造成交通堵塞。”程晓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专家指出,近些年来,一些北方城市放松警惕,蓄滞洪区无序建设,住在行洪河道、堤坝附近的人,也缺乏防洪意识,比如在盖房时,可能会从土坝上取土,削弱堤坝的防洪能力。此次暴雨带来的教训是,地方要重视蓄滞洪区管理,建好安全区,防洪堤坝要达标。

  在8月4日深夜,中图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受水灾影响的同行们》的推文,文中称会将文创加油包销售额的10%用于帮助同行恢复生产。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流进蓄滞洪区的洪水,会在主河道水位下降后沿着原路返回,这个过程叫做“退水”。按规定,蓄滞洪区启用后,国家还会对农作物、专业养殖、住房等遭受的损失进行补偿。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徐嘉莅]台湾TVBS新闻网等台媒3日报道称,日前基隆陆军祥丰营区弹药库发生爆炸,没想到事隔仅11天,3日上午,屏东县满州乡九鹏基地爆炸意外共造成4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分别为全身85%、50%烧烫伤。国民党“立委”赖士葆对此表示,台防务部门在弹药管理方面有很大问题。“要堆一大堆弹药在这里,三不五时爆炸,民众怎么受的了?”

姜贤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