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港澳居民享广州南沙个税优惠逾3900万元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6-15 12:51:06

  中新社广州6月13日电 (记者 王坚)记者13日从广州市南沙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目前,已有超470名港澳居民申报享受南沙个税优惠,优惠金额逾3900万元(人民币,下同)。

  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南沙发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等重要政策优势, 持续推出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相关举措,强化与港澳和国际衔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南沙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锐介绍,截至今年5月,南沙已兑现《南沙方案》税惠红利超11亿元,有效促进全区现代产业集聚发展。其中,南沙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南沙方案》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充分衔接港澳税制的“港澳税负”计算规则,上线了“港澳居民优惠减免测算”功能模块,推出港澳税负和减免税额测算服务,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享受南沙个税政策优惠。

  赵锐还表示,在跨境税费服务方面,南沙在实现全域通的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服务基础上,打造了境外人士“人不入境”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新通道。截至今年5月底,已办理各类渠道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近9800万元。

  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淑臻介绍,近年来,南沙与港澳规则衔接持续深化,截至目前,已成立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和粤澳发展促进会、集聚69个港澳及国际商协会、设立广州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实施支持港澳青年发展“五乐”行动计划,打造创享湾等13个青创基地,吸引超830个港澳台侨创业团队入驻。

  年龄和级别也是观察视角之一。本轮高校人事调整,年龄更替特征明显。卸任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出生年龄从1957年到1963年。而接任者出生年龄从1961年至1978年,“65后”居多,最年轻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徐海阳,徐海阳生于1978年8月。

  (二十)支持各国在气候变化、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等领域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1995年,中国造船业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文龙曾撰文介绍,船舶工业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一切在六年前就已有了征兆。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堆积效应在短期内释放完毕,继2016年短暂的生育高峰后,从2017年起,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从1723万人减至2022年的956万人,首次跌破1000万人,还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多万的新生人口的一半。

  同一时期,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油船也在不断升级。1987年,大连造船厂为挪威克纳森航运公司建造的11.5万吨穿梭油轮“兰希德·克纳森”号交付,该船解决了高压发电机负荷实验等四十多项重大技术关键,获得了当年的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次年底,大连造船厂又交付了11.8万吨穿梭油轮“埃维塔”号,技术进一步提升,船体采用了能降低原油泄漏风险的双壳结构。到90年代中,挪威船东又来到大连造船厂,签下了3艘15万吨级油船的合同,1999年,大连造船厂首次承建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结束了少数造船强国在超大型油船领域里的垄断历史。

  当时江南造船厂也面临同大连造船厂一样的困境,设备技术落后,管理观念陈旧。以焊接为例,日方的焊接方法有34种,其中33种得到了英国劳氏等船级社的认可,而江南造船厂能够提请劳氏认可的只有4种。1980年8月,江南造船厂与日本三菱重工签订了在涂装、焊接、切割、质量检验、管理、机舱单元舾装等10个方面的技术合作协议。

谢欢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