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融合再现“纹”脉传承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01 17:23:09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以现代科技与艺术语言沉浸式呈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魅力的《智绘华彩·“纹”脉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AIGC共创美育展》日前在京开幕,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艺术与科技的视觉与文化盛宴。

  此次展览以北师大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为依托,以中国封建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十二章纹”为切入点,将中华传统服饰纹样图案放大、重构,通过“锦绣华章”“天人合衣”“数字再生”三个展区,直观表现了十二种纹样与传统服饰、礼制的联系,生动展现了中国艺术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命力。同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与协同单位基于对中国传统纹样数据集的标注和处理,形成国内首个中国传统纹样人工智能大模型。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该模型交互体验,生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纹样作品,让观众感受传统纹样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与人工智能协同创作的新体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肖向荣是该展策展人。他表示,此次展览与东城区合作举办,在“共创美学”观念下,依托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 ,放大并重构中华传统服饰纹样元素,将“双创”精神落实到产学研一体化运转机制的创新探索。秉承将青春活力融入首都文化建设思路,以沉浸式数字展览形式将美育深入社区,对区域文化服务建设、高质量艺术创意人才培育具有重要的意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东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承办,将持续至6月13日。(完)

  <strong>“海嘎少年”,最是“倔强”</strong>

  为满足偏远地区居民、“一老一小”等有基础病的患者和行动不便等特殊重点人群的就医需求,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协调外省企业支援的20辆新冠医疗服务巡诊车于1月7日奔赴基层市县开展上门诊疗服务。

  ◆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相继印发,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政策指引。

  据了解,雄安新区代表团共有17名代表,其中雄县7名,容城县4名,安新县6名。17人中,2人是少数民族,3人是女性。

  谈及如何及时转诊乡村严重的新冠患者,丹巴县人民医院业务院长彭崇勇说,患者或乡镇卫生院打120或急诊科值班电话后,医院会立即派出配备无创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的救护车,“急诊科专门留了4个床位,对危重患者先治疗先抢救,抢救后分诊到住院部重症病房进一步治疗。”

  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出席并致辞,公使周侃、参赞兼总领事蔡志烽,海峡两岸青年中国同胞和印尼青年朋友,以及使馆青年外交官代表等近200人欢聚一堂。

袁宗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