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出红海,中东“流行”跨境打击?

来源: 北青网
2024-06-04 00:05:21

  【特别关注】

  在红海危机持续发酵之际,伊朗革命卫队强势“入局”、伊朗与巴基斯坦相互打击对方境内目标,成为当前中东复杂局势的最新注脚。巴以冲突爆发三个多月以来,战火不仅从加沙延烧到红海,地区国家间的跨境打击也此起彼伏,巨大的外溢效应已是肉眼可见。

  巴以冲突外溢不止

  中东地区多重危机同时迸发,并出现冲突螺旋式升级态势,使近两年来中东地区刚刚出现的热点降温、关系缓和趋势戛然而止,中东地区正在重新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梳理中东冲突持续升级、跨境军事行动“流行”的主要根源,首要因素还是巴以冲突高烧不退。巴以问题是中东老大难问题。该问题不仅涉及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多重纠纷问题,还牵涉阿拉伯民族尊严,以及伊斯兰世界的宗教感情,由此对中东政治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在加沙地区长期进行无差别的全面轰炸,且至今没有收手迹象,这不仅给加沙地区带来严重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还导致原本脆弱的中东政治生态重新出现体系失衡和功能紊乱。

  应该说,巴以冲突是导致当前中东乱象丛生的总根源与导火索。巴以冲突不停火,中东乱象难以根除;巴以问题不解决,中东地区很难实现持久和平。

  殖民历史是结构性根源

  从本质上看,当前中东乱象主要体现为各种原本处于蛰伏状态的矛盾的凸显化过程。追根溯源,当前的中东矛盾多数是西方殖民统治留下的负面遗产。一战之前,中东地区原本是奥斯曼帝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一统的政治秩序确保了当时的中东地区总体处于稳定和平状态。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战败,英法借机在中东进行所谓“委任统治”,并按照自身利益需要,将原本统一的阿拉伯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国。缺乏核心国家导致各国竞相角逐地区霸权,由此导致中东形成“大国当棋手,小国当棋子,弱国当棋盘”的无序争夺状态。随着美国近十余年来在中东的战略收缩,地区国家的地缘争夺更趋激烈,由此导致该地区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国家间关系阴晴不定。

  历史上,英法殖民者从“分而治之”这一帝国主义策略出发,将同一宗教、同一民族的民众划分到不同国家里,人为制造出许多的跨境宗教和民族问题。这种民族与宗教的跨境分布特征,导致中东地区打着宗教或民族旗号的政治运动层出不穷,并由此与中东的主权国家体系发生结构性冲突。例如,极端主义的“伊斯兰国”试图打破现行国界、建立“哈里发国”的诉求,以及库尔德人、俾路支人等跨境民族谋求民族分离乃至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愿望等,均对现行的主权国家形成巨大冲击,并由此导致中东地区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一旦遇到合适机会(如当前巴以冲突)便趁势而起,以各种方式(主要是恐怖袭击)对中东现行国家发出挑战。

  更令中东国家困扰的是,这些跨境组织在作案后,往往会逃到邻国与其同宗同族的区域谋求庇护,以逃避本国政府的报复行动。面对“肇事逃逸”的跨境组织,那些遭受恐怖袭击的中东国家面临两难选择:不进行越境打击,此类恐袭活动势必会更加猖獗;进行越境打击,则可能侵犯邻国主权,并遭受邻国强烈反击。近期伊朗跨境打击导致伊拉克、巴基斯坦强烈反击就是典型例证。伊朗之所以发起越境打击行动,原因是年初以来伊朗境内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伊朗要想遏制恐袭势头,就得对在境外活动的恐怖组织发动打击。但这种越境打击又触犯相关邻国主权权益,最终导致巴基斯坦军事报复、伊拉克召回大使等冲突升级态势。

  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一,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的不公平政策导致中东政治日渐失衡,由此导致地区冲突难以根除。这种不公平政策在巴以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美国也许并不希望巴以冲突爆发,更不希望这场危机升级和风险外溢,因为当前美国一心想集中力量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大国,美在中东地区也一直试图进行战略收缩,避免在该地区增加投入。按理说,美国对应的政策应该是在巴以冲突爆发后全力施压以色列,促其尽快停火止战。但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一面大力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一面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为以色列站台,由此使以色列有恃无恐,执意将战争进行到底。最终巴以冲突持续高烧不退,外溢效应不断升级。

  其二,美国应对红海危机同样有失公平。胡塞武装红海袭船,主要针对的是涉以商船,此举实际是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区屠戮平民的报复性行动。美国要想息事宁人,治本之策同样是敦促以色列尽快停火止战,但美国试图通过发起代号“繁荣卫士”的护航行动解决问题,并最终演变为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的直接打击,这种做法无异于火上浇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谴责美英在本地区“过度”使用武力,实际是渴望把红海变成“血海”。事实上,正是在美国袭击胡塞武装目标后,胡塞武装公开声明将打击“美国和英国的所有利益”,由此红海局势全面升温。

  其三,美国在中东动辄使用武力侵犯他国主权,树立了遇事以武力说话的恶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自恃军力强大,以各种名义频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武力干涉。“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接连发动两场大规模“反恐战争”。美国这种用维护传统安全的办法(战争)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的简单粗暴做法,不仅给当地民众造成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还为中东竞逐地区霸权的地区大国树立了“坏榜样”。这些年来,一些地区国家如法炮制,频频超越主权国家界线,对邻近的弱势国家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动辄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发动打击,土耳其动辄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发动越境打击,以及这次伊朗导弹袭击伊拉克、叙利亚、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凡此种种,足见美国恶例对中东地区影响之深重。

  (作者:田 文林,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深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旨在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柳倩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普惠性民办园的诞生,是在全国面临普遍性“入园难、入园贵”的背景下,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来填补公办园普惠学位的不足,但随着出生率下降,学前教育格局也要动态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进一步理顺。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美国是世界最大监控帝国的十大事实”。针对美国部分声音近期大肆炒作“中国在全球开展监控活动”,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28日发推晒出10张图回击,列举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监控帝国’”一系列事实中的10个例证。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的通知也显示,根据新冠疫情形势发展和便利人员往来需要,自南非时间2023年3月1日起,允许搭乘自南非赴华直飞航班人员以抗原检测(包括用试剂盒自测)代替核酸检测。

  香香离开日本前的一周,上野动物园为控制客流,采用预约抽签制,每天仅限2600人进入大熊猫馆看香香。2月19日是最后参观日,平均每70组预约中只有1组中签。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游客从上午6点开始就在入园处排队,最长等待时间达到4小时。

  在香香之后,大熊猫真真于2021年6月在上野动物园又产下双胞胎“晓晓”与“蕾蕾”。真真第一时间照料第一胎,第二胎则由饲养员抱入保育箱中检查和照顾。福田丰说,当时紧急与中方专家讨论如何操作,让熊猫妈妈同时照顾两只幼崽。由于母乳不足,饲育员会用奶瓶喂养一些人工乳。要根据熊猫幼崽的体重增加情况、健康状况来调整喂养的量和时机。“不过真真确实是一个非常棒的母亲,把两只幼崽都照顾的很好。”

宋俊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