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这场“生命速递”开启“加速度”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07 21:09:08

  中新网郑州6月6日电 (记者 韩章云)6月6日,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血细胞分离机停止了工作,一袋鲜红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患者所在医院。至此,梁亚飞终于松了口气,他也成为河南省第1384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相较于正常情况下两个月左右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这一次,为了挽救一位情况危急患者的生命,仅8天就完成了全部捐献流程,“生命速递”开启“加速度”,也刷新了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成立以来最快捐献记录。

  身穿白衣,心系患者

  今年33岁的梁亚飞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全科医生。2022年8月,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两年后,让梁亚飞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捐献来得如此突然和紧急。

  5月30日6时许,梁亚飞接到了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还没从“不敢相信”的状态中缓过来,他又听到工作人员说“患者需要紧急移植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作为一名医生,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

  “我根本来不及思考,这是关乎患者性命的事,我是医生,救人义不容辞。”梁亚飞后来回忆说。

  迅速响应,多倍速赶进度

  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正常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一般为两个月左右,包括联系捐献者征询捐献意愿、高分辨检测、体检、注射动员剂、采集,以上流程环环相扣。

  “在遇到紧急情况下,会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同步进行,将时间缩短到一个月之内。”该工作人员介绍,整个过程中,捐献者一旦确认捐献,患者将会进入移植的“清髓”预处理,那就意味着,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是患者唯一的生存希望。

  由于患者情况危急,这一次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从梁亚飞同意的那一刻就多倍速赶进度。

  5月30日中午,梁亚飞的高分辨血样就抵达郑州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与此同时,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上蔡县红十字会与梁亚飞所工作的医院沟通,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安排他当天在本医院完成体检。

  5月30日23时,加急高分辨分型检测结果出来,5月31日,体检报告也顺利完成,所有结果都显示梁亚飞符合捐献条件。6月1日,梁亚飞抵达位于郑州的采集医院,6月2日,开始了4天的采集前动员剂注射。

  6月6日中午,梁亚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这场“加速度”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告一段落,这份“生命种子”将第一时间送到患者所在医院,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次刷新捐献速度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在梁亚飞看来,是众人合力的结果,在他身后,有很多人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支援。

  梁亚飞的妻子十分支持这次捐献,尽管家里的孩子刚满月,又正值农忙季,全靠妻子照顾孩子。爱人的支持和鼓励让梁亚飞没有了后顾之忧,安心踏上“火线救人”征程。梁亚飞的工作单位也积极为捐献提供方便,协调医院其他医生暂时接手梁亚飞的工作,一切以捐献为先。上蔡县红十字会等一线工作人员,多方沟通协调,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救治时间。(完)

  福建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吴文哲曾经前往宁夏师大挂职,“被帮扶院校在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教师学历和科研水平提升、管理理念更新和管理制度完善方面都有很多需求,这是发力的重点。应强化其造血功能,通过有效举措增强被帮扶院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被帮扶院校地区独特的教育情境、有益探索和成功做法也启发了我们帮扶高校的教育研究者,为更好把握中西部乡村地区的教育规律、解决难题提供了契机。”吴文哲说。

  2021年9月,高盛元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第一条讲述“唐诗导读”的视频,如今这位青年教师已经是一位拥有51万粉丝的博主。在“高盛元精读唐诗宋词”系列视频中,他留下过这样一句话:“诗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他们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痛苦和孤独。诗歌不是封存在时间长河中的标本,它们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但这次“滑铁卢”,让赵占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真正的战场,不就是这样吗?缺乏战场思维,就无法跟上战场变化的节奏。”

  “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双向幸福的同时,传递爱和光明,让人们看世界更美。”董赣明表示,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零距离”“零时间”“零成本”的公益验光服务。(完)

  在白明看来,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靠近俄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承担着运输粮食和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重要职能。海峡通行面临的不确定性或将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转。(完)

  两问“外骨骼”

傅紫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