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中非农业合作助力非洲粮食安全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5-30 23:25:26

  中非合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经贸、政治、和平与安全等领域持续蓬勃发展。

  不过,中非之间最近的倡议主要集中在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在教育领域,有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开始选择到中国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而非前往英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英美一直在国际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

  作为帮助非洲仍不断增长的十多亿人口解决吃饭问题的第一步,中非教育合作的重点之一是培训农业科技和创新技能。吃饭问题是非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和非洲一样,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曾遭受粮食不安全之苦,但现在已经找到了应对粮食短缺的机制。如今,中国用占不足全球9%的耕地,实现了占全球20%以上的粮食产量,而非洲拥有占全球64%的农业用地,生产的粮食却仅占其消费量的10%。

  因此,非洲可以向中国学习,以养活目前依赖粮食进口的十多亿人口。可核实的数据显示,2021年有约2340万非洲人口陷于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另有约3440万非洲人口遭受中度的粮食不安全。

  非洲科学院是非洲科学界的代言人,以通过科学改变非洲人民的生活为愿景,寻求利用中国丰富的科技进步来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为此,非洲科学院已与多家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签署并实施了谅解备忘录,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

  因此,中非农业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其宗旨就是实现非洲的粮食自给、粮食主权和零饥饿。

  毫不夸张地说,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非洲的粮食安全、粮食自给和粮食主权构建了安全网。

  2023年,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在中国海南三亚举办,吸引了非洲多国约39位农业部高级官员及非盟高级官员,凸显了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性。

  在上述论坛之前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也汇聚了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领军机构和人物,探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非洲的粮食不安全问题。作为研讨会的成果,一套新的合作机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非洲科学院倡导下建立,其中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其唯一任务是通过中非研究合作和对非洲青年科学家的联合培训来实现非洲农业转型。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科学院与非洲科学家之间的科研合作已经开始解决粮食安全、减贫、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通过对农业技术的联合研究、示范验证和转让,通过展开培训和进行能力建设,这些合作收获颇丰,取得进展的领域包括作物育种和现代栽培技术、植物病虫害监测和控制、动物疫苗研发、沼气技术应用等。这些成果为非洲农业技术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中国注意到非洲拥有广阔的可用耕地,非洲农业是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因此大力支持非洲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和富余粮食出口。中方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提出的《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就强调了这种观点。

  这一计划指出,非洲农业发展仍面临资金紧缺、基础设施和 农业设备匮乏、产业链供应链不完备、生产方式较落后等制约因素。

  根据这一计划,中国决定并大力支持探索中非农业合作新路径,这是非常值得效仿和赞赏的。过去,非洲与其殖民宗主国的关系一直因粮食问题而恶化,后者仅限于提供食品援助而不是有助于粮食自给自足和粮食主权的技术援助。非洲实现粮食自给并将富余粮食用于出口的新曙光已经出现,而在此之前,非洲大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因此,中非农业合作必将成为非洲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的安全网和保障。(编译/朱丽)

  在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霍文等人2022年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在沙漠的中心区域,人工绿地最大可降低70%左右的近地面风速。霍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防护林工程有利于防止荒漠化推进,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降低近地面风速,是克服风沙灾害性天气的良好的人工干预手段;此外,植被根系更容易让土壤保持水分,减少蒸发,产生“锁水”功能,使得地面起沙变得不易。

  过去几年,快递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务量2018年为507.1 亿件,2022年则为1105.8亿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52%,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也达到15.02%。不过2022年,受宏观环境影响,中国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仅有约2%。此前几年,增长速度均是双位数。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报道,松下控股正在中国加快投资步伐,将在2022年至2024年三年时间里投入超过500亿日元,在中国新建或扩建10座以上家电及空调设备工厂。此次投资被视为2000年以来松下对中国家电及家居设备业务实施的最大规模投资。

  巴西外长维埃拉此前就说,巴西希望与世界各地的所有人保持良好而密切的关系,访问华为不应被视为挑衅,“既然总统访问其他国家,他就会访问这个国家的公司。”

  据新华社去年11月9日报道,多家德国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相信中德两国经贸领域交流与合作将继续深化,这有利于中德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台湾问题,这名外交官表示,美国国会中的一些共和党高层正试图“操弄台湾问题对华施压”,比如美国国会众议长麦卡锡上周同“过境”窜美的蔡英文见面。他透露,对于这场“蔡麦会”,马克龙认为这是一种“挑衅行为”。

黄美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