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几万,才能骑行自由?

来源: 未来网
2024-06-04 12:11:50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骑行的尽头是什么?”

  好文3498字 | 6分钟阅读

  题图源自电影《破风》

  时至初夏,正是一年骑车最掉称的时节。

  一直减肥却从未成功的黄莺(化名)今年打算换一种方式跟身上的脂肪作斗争。综合考虑,她觉得骑车上班是个不错的选择:一则从家到公司5公里左右,路程不远不近刚刚好,二则上下班骑车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还不占用其他休闲时间,算得上是一举两得。

  主意既定,接下来就是选车。纠结于车子的大小、颜色还有质量等,黄莺打算去线下的自行车店试骑后再买。

  却不料,家附近专营各类自行车的“自行车王国”早已歇业。搜索了几家自行车专卖店后,黄莺发现,这些店铺售卖的都是相对专业的山地车和公路车,千元以下属低端,几千元一辆是起步,万元以上算平常。

  最终,黄莺在淘宝上买了一辆800块的女式通勤车。快递到家时,虽然绝大部分零件都已经安装完毕,但她依然花了两个小时才完成后续的安装及调试。

  黄莺很好奇,为什么山地车和公路车如此流行?当年自行车行业里的国民品牌凤凰、永久们都去哪儿了?自行车行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向生活方式转变 

  不仅是黄莺感到好奇,零售君也好奇,难道现在线下就没有卖普通自行车的店铺了?于是,随手搜索了一个最近的自行车店,准备前往一探究竟。

  跟着导航来到店里时才发现,这家自行车店开在一个老式小区里,走进小区大门,再往里走上几十米才能看得到;自行车店门面不大,周边也没有其他店铺,这意味着如果不是专门找过来,几乎不大会有过路的生意。

  零售君表示想买一辆自行车通勤后,店员推荐了一款4000多元的SPECIALIZED(闪电)直把山地车。他同时表示,店里的这款M号现车不太适合零售君,如果想要合适的尺寸,需要等上三个星期左右。

  “这时间算短的了,前两年有一段时间特别夸张,预定一辆车要等两个月。”因身体原因,暂时告别骑行圈的老K(化名)向零售君介绍。

  零售君在店里又逛了一圈,发现这家店里的自行车售价基本都在4000元以上,只有几辆童车低于这个价位。

  当问到店里最贵的车卖多少钱时,店员指着一款挂在墙上被射灯宠爱着的自行车说:“这是龙年定制款公路车,售价11万,客户过几天就来提车。”

  据店员介绍,这款车是碳纤维车架,质量轻、硬度高,当然,不仅是车架,变速器和轮胎也都采用了非常好的配置。零售君忍不住摸了摸,能够感受到车架上的浮雕式暗纹,再加上射灯下轮胎反射出的色彩,仿佛都在显示它的高贵。

  在专业的骑行圈里,一辆车堪比一台汽车的售价并不鲜见。在大名鼎鼎的TREK(崔克)天猫旗舰店里,一辆碳纤维无线电变软尾的竞赛级山地车,标价高达106800元;另一辆碳纤维电变竞赛级气动公路车则要卖79800元。

  此外,一些豪华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等都曾推出过高端的限量款自行车,售价不菲,比如布加迪联合PG公司推出了一款售价高达40万~70万的全球限量版自行车。

  “几千块钱一辆的自行车,在骑行圈子里只能算是入门款。而且一旦进入骑行圈,车以外的装备也要跟上去。”升级为奶爸后退出骑行圈的何尧(化名)表示,现在不少人骑车,已经不仅是为了通勤或健身的需求,而是为了彰显一种生活方式。

  所有的消费品,一旦跟生活方式搭上边,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价格的上涨。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袋挂耳或者一杯胶囊咖啡,成本再高也不会超过10元。但如果你去星巴克点一杯,哪怕是最普通的美式,都得花上30多 块。其中的区别大约就在于,星巴克的咖啡连同那个经典的LOGO,可以用来拍照PO朋友圈。

  自行车业的浮与沉 

  当然,任何一个行业的消费变革背后,依然是产品本身能否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自行车业的浮浮沉沉也逃不开这个规律。

  自行车行业发展之初,人们对于自行车好不好看,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实用才是当时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以凤凰自行车厂当年生产的“二八大杠”为例,这款车之所以能成为行业中的经典,在于它准确把握了当时人们的需求——解决一家三口的出行问题。前面带孩子,后面载老婆,70后、80后不少人一定都有坐在自行车前梁,拐弯时被挤下车的尴尬经历。

  到了20世纪末期,自行车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公开资料显示,1990年时全国城市每100户就已有188.6辆自行车,农村地区每100户拥有118.3辆。买辆自行车再也不是什么遥不及可及的梦想。

  叠加城市公共交通的逐步完善,人们开始拥有更多出行选择。此外,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半径的扩大,速度更快的电动自行车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人力自行车。

  互联网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

  随着电商的成熟,几百块钱一辆的价格,使得传统自行车品牌很难维持线下门店的经营,从而转向线上销售。那些曾经开在城市的自行车店铺陆续关闭,如今大概只在一些低线城市还能看到凤凰永久们的线下店了。

  自行车重回人们视线的标志性节点是2015年共享单车的出现。

  这种付费骑行的新鲜模式,可以帮助人们以更低的成本完成从地铁站到公司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早期共享单车处于烧钱模式之下,骑行成本更低。

  不过,共享单车的流行对自行车的C端销售并没有发挥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由于共享单车的点位很多,随开随骑的便捷反而让人们失去了购买自行车的理由。但对B端而言,共享单车企业带来的大量订单,让当时以凤凰为代表的自行车厂缓了一口气。

  只是,“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一轰而上的共享单车企业很快让这个行业走向过剩。短短3年,以ofo、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接连倒地,作为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凤凰永久们也未能幸免。

  剩下的,便只有自救。

  2018年,凤凰谋求高端化转型,并于2020年收购了两个自行车品牌和一家零件供应商,打算借此开拓中高端市场。

  与此同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人们意识到户外运动的重要性。国外早就流行的骑行风,终于吹到了国内,一些国际上的高端自行车品牌如TRECK(崔克)、SPECIALIZED(闪电)、BROMPTON JUNCTION(小布)等,在国内小众市场出圈。

  虽然外部环境成熟了,但是想和这些成熟的老牌企业在高端自行车领域直接竞争,无论是技术还是知名度,凤凰几乎没有胜出的可能。

  于是,2021年凤凰决定切入锂电助力赛道,成立新品牌FNIX,专注于锂电助力车的研发和生产。

  相比普通自行车,这类车的售价和利润要高出不少。而且,由于顺应日本及欧美消费者崇尚低碳出行的理念,凤凰的电助力车在海外市场收获了一定的战绩。

  美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助力自行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9亿美元,到2028年有望突破5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左右。

  后市场里的真相 

  在何尧看来,一个行业的繁荣与落寞,往往不止是一个行业的事。

  骑行的风一旦刮起来,它带动的不仅仅是专业自行车的热卖,更让自行车后市场变得十分热闹。当然,也可以这么说,自行车后市场的热度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骑行的热情。

  自行车是一个零部件极多的轻重工业结合的商品,零部件越多,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维修、保养等服务。因此,高价购买专业自行车时,也同时包括了日常的维修保养服务。

  目前,像喜德盛、大行这类专卖店是可以为客户提供免费日常维护的。不过在上海,几十家喜德盛门店由不同代理商经营,而免费维护的前提是必须要在同一家代理商经营的门店。

  一家喜德盛的店员介绍说,他们老板在上海有近10家直营店铺,在这些店铺里购买的车都可以享受免费维护服务。除此以外的服务,就要看这个老板和其他代理商之间的关系了,“我们现在也会和兄弟店铺互相帮助,主要还是希望客户能方便一点。”

  刚需之外,骑行一族不太愿意千篇一律也是推动自行车后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骑行习惯对车辆进行改装和升级,比如换座垫、把手以及轮胎等,加上这类车和汽车一样需要定期保养,这些对车店来说都是卖车之外的另一个好生意。

  与此同时,骑行店铺里一般还会售卖骑行的周边产品。比如骑行服、头盔、手套、风镜、水壶,还有前灯、尾灯、码表、防盗器等,各类骑行小装备多到不一而足。

  一手市场的热度也带动了二手市场的交易。其中既有骑行爱好者为了更新装备而低价出售旧装备的刚性需求,也有不少骑行小白盲目或冲动购车后的悲伤故事。

  除了街边的独立店铺,一些高端自行车品牌也和汽车一样,开始尝试走进商业中心。比如BROMPTON JUNCTION、WeCycle以及TRECK等品牌,已经布局北上广深的购物中心。

  虽然目前来看,进入商场的自行车品牌数量还不太多,但从人群来看,这是个有效的策略。毕竟对品牌而言,目标消费者在哪里,商品就要出现在哪里。

  并且,这些高端自行车售价不菲,针对的又是小众人群,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与奢侈品并无太大差异,像奢侈品牌那样走进购物中心也就成为了必然之举。

责任编辑:王若云

  浪潮已至,向未来“加速”

  为了保障过海车辆顺利通行,今年海口交警提前部署,在远端高速路口,对大货车和小客车实施分流,同时对过海集中的小客车,提前设置专用过海通道。面对出岛返程高峰,尽管出现了车辆排队的情况,但现场井然有序,没有出现扎堆拥堵的情况。

  尽管面临监管加强、热潮退却等,2022年,仍有围绕剧本杀开展业务的相关公司获得了融资,其中包括线上剧本杀平台“推理大师”“HALO剧本杀”等。北京一家剧本杀门店店主天天坦言,疫情期间,大量剧本杀从业人员收入减少。无奈之下,一些店家选择线上“开本”。他表示,自己对线上剧本杀的未来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2021年5月,四川攀枝花市西区,一家羊肉米线店为了招徕顾客,连续两天将家中存放的罂粟壳粉,添加在羊肉汤内供消费者食用,有群众吃了米线之后尿液检测呈现阳性。

  (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运城2月3日电 题:千年古村落的“狂欢节”:闹社火、展非遗、迎元宵

林淑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