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一个手机号可查公民个人信息”带来多重警示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23 07:01:53

  记者亲测发现,将一个手机 号码提供给对方并付款委托其调查,几个小时后,就收到此前快递订单的照片及详细物流信息,且相关信息准确无误。记者又通过付款拿到另一个指定手机号码的某外卖平台的外卖记录,所有订单地址、价格、单号都能一一对上,连用户给商家的备注都一览无余。由此可见,市民反映的情况属实。

  这种现象让人诧异。一般来说,只有负责相关订单配送的快递员、外卖员才能看到消费者个人信息。某快递物流网点的工作人员也肯定地表示,“无关的外人不可能知道你的个人信息”。然而,记者通过付费和手机号很容易查到公民个人隐私,当然会细思极恐:一旦公民个人隐私通过如此简单的渠道就会被泄露贩卖,后果不堪设想。

  提供这种查询服务的人员,究竟以何种手段获得公民相关个人隐私,令人好奇。有专家分析认为,相关企业数据库的保护级别和要求都比较高,除了数据库遭到外部攻击、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对外接口往往也会成为数据泄漏的环节。也就是说,凭一个手机号可查公民个人隐私,不外乎通过这三种泄密途径。但具体是通过哪一种途径,还有待调查来证实。希望有关部门以媒体报道为线索尽快查清个人隐私保护漏点。

  就目前情况看,至少给我们带来三种警示:其一,相关行业企业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仍然存在漏洞,致使通过一个手机号就能“收割”多种公民隐私。其二,相关行业企业储存的用户个人信息亟待建立健全销毁机制。即公民个人信息使用后及时销毁才能减少外泄。其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活动花样翻新,亟待完善治理。

  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比如在民法典中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专门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开展了“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专项行动,对不法分子形成了有力震慑。但要看到,受经济利益驱使,某些人仍然通过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益进行非法牟利。

  希望新闻中提到的相关行业企业,尽快汲取教训“查漏补缺”进行整改。相关部门闻讯后,既要深入调查不法分子通过哪些手段获得公民个人隐私,也要约谈相关行业企业督促整改。对于提供个人隐私查询服务的机构和个人,更要依法追查予以严惩。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非法手段贩卖个人信息,明显触犯了相关法律条款。

  网络信息化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很容易沦为“唐僧肉”。无论是网民,还是媒体,或是有关部门,都应该对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违法犯罪活动新现象新问题保持敏感,要及时发现及时举报及时依法查处,共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网。

  李侗曾认为,免疫力低下、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可能会是下一轮疫情中较早的一批,而已经感染过的人,尤其是接种过疫苗的人,他们在接种疫苗基础上的感染叫突破性感染,这部分人即使二次感染,或者第三次感染,成为重症或危重病例的风险也会比较小。

  环境资源界的委员中,四成以上是具有上述领域背景的官员,包括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何广顺、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叶敏、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等。

  据媒体报道,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是隶属国家卫健委管理的副部级机构,首任局长由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担任,同时任命的还有3名副局长。

  中方对美方使用武力袭击民用无人飞艇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中方经核查后已多次告知美方,该飞艇属民用性质,因不可抗力进入美国,完全是意外情况。中方明确要求美方以冷静、专业、克制方式妥善处理。美国防部发言人也表示,该气球不会对地面人员构成军事和人身威胁。在此情况下,美方执意动用武力,明显反应过度,严重违反国际惯例。中方将坚决维护有关企业的正当权益,同时保留作出进一步必要反应的权利。

  刘旭涛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协主要是以党派、团体、地域、民族、宗教为界构成,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仅有这些界别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会不断调整。

  如何顺应认知的升华,则需从各个方面发力。例如加强环境资源方面的机构设置,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把过去环保和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集中,从政府部门的组织架构上,加强对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领导。

王嘉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