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适度的应考紧张并非坏事 理性看待考试更关键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9 10:18:18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郭天奇)目前高考已率先拉开帷幕,中考也即将到来,全国各地再度进入考试时间,考生们难免会感到紧张。对此,考生们该如何调整?关于应考紧张又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适度的应考紧张并非坏事,反而能帮助考生集中注意力,此外,考生们也需理性看待考试,更好地接纳自我。

  据胡少华介绍,紧张是人面对压力、应对危险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面对大考,考生们可能产生担忧等情绪,也可能出现睡眠紊乱、搓手顿足等躯体表现,但只要这些心理、生理变化是短暂出现且在正常范围内的,就无须过于担心。那么,面对适度的应考紧张,考生们当如何自我调节?

  胡少华表示,考生在考前需要保 持良好的作息,不要因为临近考试熬夜恶补,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同时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通过一些呼吸训练进行情绪调整。此外,考生不应规避与同学的正常交流,在面临同一场考试时,同学之间并肩共进的心态或许能促使彼此之间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应考紧张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考生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担心自己会因紧张影响考试发挥。其实,在应考时适度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生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适度的紧张其实能够动员考生的精力,从思维的活跃度方面来看,适度紧张能帮助考生更专注于当下的重要事件,在备考、认知储备过程中能更加专心,可以更好地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在考试过程中也能有更好的表现,因此适度紧张对于考生的发挥还是有促进作用的。”胡少华说。

  如今高考已经开始,许多考生也会担心在考试中因突然紧张而产生慌乱,尤其是在考场上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对此,胡少华表示,如果在考场出现喘气加剧、大脑一片空白、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反应,只需要镇静下来,深呼吸,闭上眼睛沉思、冥想,几分钟后情况就能够得到缓解。

  由此可见,适度的应考紧张是一个可调节、可缓解的正常情况。对于考生而言,相较于如何调整状态,改变对于考试的认识,理性看待考试的结果,更好地接纳自我或许更为重要。

  在胡少华看来,个体的自我要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到自我接纳、自我认同,同时也要具备越挫越勇的心理韧性。

  “对于考试,考生需要有认知上的改变。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所以要用平常心来看待。此外,考试只是检验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它并不是对于一个人整体能力的反馈,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机会,并非‘一考定终身’,因此考生也要建立自信,需要多维度认可自己的能力。”胡少华说。

  此外胡少华表示,除了考生的自我调节外,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在这一特殊阶段给予考生情感支持,鼓励他们在理性看待考试的同时,尽可能发挥出最好水平。“大家虽然同在一个‘考场’,但是考试结束后,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道路,因此也需要做好引导,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在未来走自己的路。”(完)

  基础设施也同步完善,工作人员还意外发现了院落里隐蔽的排水系统。“整个院落一共有5条排水暗沟,都是从院落里向太液池自然排水。”工作人员详细检查了排水暗沟,在尽量保持原样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加固,并进行了试排水,证明其可以继续使用。

  有人会问,既然洋帅难觅,为何不将目光放在本土名帅身上。土帅对中国足球的了解毋庸置疑,且开价绝不会超过足协的预算。问题就在于,以土帅的资质和能力,究竟能不能带领国足拿到应有的成绩。

  特此通告。

  2022年10月1日,在2022年女篮世界杯对阵美国队的决赛上,武桐桐在突破中受伤倒地,中途退出了比赛。一个月后,武桐桐进行了手术。目前,武桐桐仍在北京进行康复,预计下赛季开始前将归队训练。

  二是“上门厨师”和消费群体双年轻化。多位“代厨”告诉半月谈记者,“代厨”圈子多为“85后”“90后”,甚至“00后”,年轻群体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其服务对象也以同龄人为主。

  2022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比上年末高5.5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01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62和6.0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吴柏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