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 引导养犬人士充分认识社会责任法律责任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08 22:09:18

  □ 本报记者 张昊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饲养犬只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但由于部分犬只饲养人和管理人缺乏文明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犬只疏于管理,造成犬只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6件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的发布旨在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文明饲养动物,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

  宣示规则强化养犬有责意识

  发布会上,最高法民一庭庭长陈宜芳介绍说,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动物防疫法以及相关地方法规规章等对犬只饲养人、管理人应当履行的义务作出了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饲养人存有“相信自己的犬不会伤人”的侥幸心理,有的饲养人不知道、不了解、不熟悉有关养犬的法律法规。

  最高法本次发布的“洪某某诉欧某、斯某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案”就是这样一起案例。斯某盲目自信,认为“我家的狗很萌很听话,不咬人”,违反相关规定让其7岁孩子欧某独自遛犬。因欧某未避让不满一岁的婴儿,造成婴儿被犬伤害。

  陈宜芳说,希望这些案例能让犬只饲养人、管理人充分认识到自家“很萌很可爱”的犬也是潜在的“移动危险源”,必须认真了解和学习动物饲养法律法规,做到文明养犬、依规养犬。

  记者注意到,最高法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涵盖常见的饲养动物损害情形,并借由典型案例的发布进一步阐明了饲养动物损害责任规则。

  犬只致人损害,不仅限于犬只撕咬、抓挠等与人的身体直接接触的情形。犬只靠近他人吠叫、闻嗅或者追逐他人等行为,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引起他人恐慌进而产生身体损害的后果。

  宠物“无接触式伤害”他人,饲养人是否担责?本次发布的“张某甲诉张某乙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案”就为此类案件裁判提供了指引。该案中,张某乙饲养的黑色大型犬追逐张某甲的两轮电瓶车,导致张某甲受惊吓摔倒受伤。

  陈宜芳说,这起案例明确了即使犬只未与他人发生直接身体接触,但只要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同样属于“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仍应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本次发布的“徐某某诉刘某某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案”宣示了不得饲养禁养犬种的理念,“王某某因违规养犬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案”宣示了养犬不是“随随便便的小事”。

  “协调、统一养犬快乐和养犬安全,是社会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法治建设应当关注的重要内容。”陈宜芳说,希望本次发布的案例能够强化饲养人和管理人养犬有责、养犬负责意识。

  提示养犬一定程度上是“养责任”

  生活中,要如何管理犬只,才能够避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此,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长杜军介绍了这个问题所涉及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饲养了禁止饲养犬只的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比如,某市养犬管理规定禁止饲养藏獒。饲养人违反该规定,饲养了一只藏獒。当藏獒咬伤他人时,不论饲养人采取了何种管理措施,也不论被侵权人是否存在逗弄藏獒等行为,饲养人都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杜军举例说。

  第二种是饲养的虽然不是禁止饲养的犬只,但违反其他管理规定的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

  “某市养犬管理规定要求携犬出户时应当对犬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如果饲养人携犬外出未对犬只束犬链而导致他人被咬伤,饲养人原则上应全额赔偿被侵权人损失;只有当饲养人提供证据证明损害结果是因被侵权人故意导致的,才可以适当减轻饲养人的赔偿责任,但不能完全免责。”杜军说。

  第三种是饲养的不是禁止饲养犬只,也没有违反管理规定的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的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 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也就是说,饲养人饲养的犬只不属于禁止饲养的范围,犬只饲养行为也没有违反管理规定,此种情形下犬只咬伤他人,饲养人原则上应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饲养人能够举证证明是因被侵权人重大过失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减轻赔偿责任;饲养人能够举证证明是因被侵权人故意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方可以免除赔偿责任。”杜军说。

  杜军说,饲养的犬只致人损害,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能够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条件较为严格。这也表明养犬一定程度上也是“养责任”。

  统一烈性犬致人损害裁判标准

  对解决犬只致损民事责任问题,人民法院在完善司法规则方面有何举措?“实践中,致人严重损害的主要是烈性犬等危险犬种。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要环节,着重加强对烈性犬致人损害法律责任的规制。”陈宜芳在回答《法治日报》记者提问时说。

  记者注意到,对于烈性犬致人损害的法律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司法实践中,对于禁止饲养的烈性犬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管理人能否以受害人存在过错主张减轻或免除责任存在争议。”陈宜芳说,最高法通过案例明确规则,并以总结相关审判经验为基础,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主张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社会对此广泛认同,普遍认为应当对烈性犬、大型犬等严格管制和严厉规范。

  陈宜芳介绍说,目前,最高法正加快推进司法解释制定和完善,严格落实危险动物致损责任,统一裁判标准,解决法律适用中的争议;同时,为养犬人士提供行为指引,引导其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在我国对能源安全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的当下,能源反腐极具重要性。毛昭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十九大后,为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减,案件查办呈现“区域轮动”和“精准动态”相结合的特点,突出重点领域,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依据此标准,能源领域无疑是重中之重,“这些年来,我们未能对能源领域腐败进行全面系统的整治,最近能源领域的腐败案件的曝光,仅仅是一个信号,后续反腐力度可能会持续加大”。

  而且,与以往亚马逊仅封杀违规店铺不同,此次亚马逊将封杀范围扩大到品牌,即所有销售该品牌的店铺均被封杀。据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统计,从2021年5月开始,亚马逊平台上被封店的中国卖家超过5万家,已造成行业损失金额预估超千亿元。

  据胡合斌介绍,那时跨境卖家经常下数千件的订单,建立信任后,一两万件的大订单也并不鲜见。“早期体量是特别大的,而且往往是做独立站的客户体量比较大。”胡合斌说。

  此次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展示了解放军远程火力打击、联合火力打击能力,让“台独”势力无所遁形。军事科学院大校研究员赵小卓认为,解放军此次军事行动呈现出四大特点。

  “我们本来就是国内电商,转向跨境电商只是顺水推舟。”由平台视为成功案例推介的头部厂商Amii创始人陈庆平表示,公司以国内电商起家,之所以顺畅转向跨境电商,一方面是相比制造商,Amii的品牌卖家属性更强,另一方面,主打现代极简轻知设计的Amii,产品调性本就更加国际化,容易被海外品牌买手注意到。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年龄层普遍移至95后、00后,这一群体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愈发显露出“原子化”社会形态的特点,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注重教育与就业的匹配度、个人精神需求的满足度、亲密关系的融洽度等,这些都不是一份简单的薪酬所能衡量的。

吴雅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