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账号被“找回”,损失谁承担?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16 15:01:30

  游戏账号被“找回”,损失谁承担?(新闻看法)

  随着网络游戏市场的发展,游戏代练和游戏账号转让、出租、出借等市场交易行为屡见不鲜。然而,游戏玩家购买心仪的账号后,有时会被他人使用原始注册身份信息等方式将账号找回,造成买家权益受损。

  当购买的游戏账号被找回导致自己无法使用时,买家该如何维权?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理了一起因买卖游戏账号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

  但没过多久,殷先生就发现账号无法登录使用。根据系统提示,这个游戏账号已被他人申诉找回。殷先生联系游戏客服,调取后台数据发现,账号的确已被申诉回去。随即,殷先生联系卖家杨某进行交涉。

  原来,该游戏账号是杨某花费3000元从游戏中介处购买的,当时还额外支付300元购买了包赔服务。杨某得知账号被找回后,从中介处获得了3000元赔偿,但对殷先生谎称包赔服务已经失效。殷先生联系中介,得知其已经赔付杨某后,要求杨某退还游戏账号转让费,却被杨某拒绝。殷先生遂将杨某诉至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

  购买的游戏账号被他人“找回”,买家的损失谁来承担?杨某从游戏中介那里获得了退款,那么这笔退款该赔付给原告吗?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虚拟财产本质上与传统财产并无区别,法律提供平等的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 利受法律平等保护。网络游戏账号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万州区法院法官刘纯元说,确定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的边界,还必须考虑网络游戏账号自身的特殊

  游戏账号可以通过提供注册时的身份信息、绑定手机账号、人脸识别等方式,向游戏运营商申诉找回账号。因此,交易后的游戏账号存在被找回的风险,对此,交易双方应该有明确的认知。

  对于卖家而言,其负有保证游戏账号能够正常使用的义务,如果游戏账号被他人找回,导致买家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则应当赔偿买家的损失。卖家赔偿损失后,可以根据与上游卖家的合同约定主张权利。如果原始注册玩家出售游戏账号后,又故意找回的,还可能构成盗窃犯罪。对于买家而言,其明知游戏账号交易存在风险,但是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亦应当对自己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游戏账号被找回,卖家应当向买家退还相应的价款,退还金额根据买家使用时间的长短、双方的过错等因素酌情确定。”刘纯元说。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杨某退还原告殷某3000元。

  万州区法院提醒,网络游戏账号交易双方应当秉持契约精神,自觉遵守合同约定和市场交易规则。同时,要注意及时保存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常碧罗

  而由于研学市场基本没有准入门槛,主办机构趋利而来,鱼龙混杂,水平良莠不齐。耿雷撰文举例,就博物馆研学而言,很多带队导师对文物一知半解,讲解漏洞百出,或是索性对着文物说明牌照本宣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语焉不详,左右言他。更恶劣的情况是,将陈列文物“张冠李戴”,把错误信息灌输给学生。还有一些机构干脆在展厅搞“探索与发现”,让学生拿着“任务卡”在场馆穿梭,自己找答案填空,不仅扰乱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影响他人观展,还存在安全隐患。 

  罪犯马林不满与妻子马某甲离婚,闻讯马某甲欲再婚,遂产生报复之念。2020年7月27日晚,马林携带事先购买的单刃刀至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太极广场,捅刺马某乙背部一刀,致其轻微伤,马某乙受伤后跑离,马林追赶未果。马林随即乘出租车到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三塬村六社马某甲家中,翻墙进入院内,持刀捅刺马某甲(被害人,殁年25岁)及被害人马某丙、马某丁(被害人,殁年36岁),致马某丙轻微伤,马某甲、马某丁失血性休克死亡。随后,马某丙等人将马林当场控制,后交付给接警赶到现场的公安人员。

  “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华盛顿不止不休的遏华动向是把双刃剑。正如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指出的,“任何人想要伤害中国而自己却毫发无损,这是痴心妄想”。对此,美国商界冷暖自知,跨国公司也在用与华盛顿相反的实际行动,为中美经贸关系注入活力。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布林肯,曾将其毕业论文扩展为一本专著,题为《盟友战盟友:美国、欧洲和西伯利亚管道危机》。他在书中写下了上世纪80年代初,美欧是如何因苏联一条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斗气”的,里根政府又是如何对这个项目进行制裁的。

  国家林草局三北局一级巡视员武爱民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过去一段时间,人们在与风沙抗争的过程中,处于被动防御和重治轻防的状态。一是没有全国或者区域性的防沙治沙规划,主要以社队和群众自发性的形式进行沙化治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统一的行动;二是边治理边破坏,甚至破坏远大于治理速度;三是受限于经济、社会、科技以及理念等基础条件的困顿,治理沙化缺乏有效手段。

  因为细究起来,中国的民用飞艇,是误入美国领空,完全是不可抗力导致的意外偶发事件,美国国防部自己都声明,这个气球不会对地面人员构成军事和人身的威胁,但美国最后还是出动战斗机,发射导弹将飞艇击落。

袁宗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