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两家A股公司,终止上市!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3 21:04:02

  同时,两家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公司股票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此前,因2022年年报被会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美盛股票于2023年5月5日 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今年3月22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ST美盛和公司实际控制人赵小强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

  据了解,*ST美盛曾发生大额资金占用、业绩预告不准确、违规回购等多项违规行为,收到《立案告知书》之前,公司还多次受到深交所纪律处分及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ST美盛营业收入分别为9.90亿元、10.30亿元、12.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亏损9.38亿元、2.37亿元、7.53亿元。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81亿元,同比下降20.72%;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1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ST民控成立于1993年,于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ST民控主业为典当业务和保险经纪业务。

  *ST民控因2022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3年4月27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最新年报显示,2023年,*ST民控营业收入4460.83万元,同比增加127.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3亿元,同比亏损扩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51亿元,同比减少6.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26亿元,同比减少15.18%。

  值得一提的是,5月28日,*ST民控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长方舟的通知,获悉方舟被北京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北京证监局认定方舟在担任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期间,对泛海控股未及时、准确披露债务相关事项以及未及时披露股权质押事项负有主要责任。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五十二条等规定,北京证监局对方舟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而就在几个月前,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泛海控股(*ST泛海)也已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于今年2月7日正式摘牌。

  今年以来,已有*ST泛海、*ST华仪、*ST柏龙、*ST爱迪、ST鸿达、ST贵人等多家公司退市并被摘牌。

  监管力度仍在加强,今年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明确提出“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证监会配套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北交易所同步修订相关退市规则,一批运营不健康的上市公司正在被实施ST、*ST,敲响了退市警钟。

责任编辑:杨红卜

  早在2022年年初,就有网友指出,“丫丫”和“乐乐”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2月1日,“乐乐”突然离世。这也让网友更加牵挂“丫丫”的健康状况,呼吁尽早接“丫丫”回国,使其安享晚年。

  1982年,胡可一进入江南造船厂工作的第一年,恰好赶上包玉刚订造的第2艘散货船 “世谊”号完工。当时包玉刚专门邀请了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到上海为“世谊”号命名剪彩。

  据中国网,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大流行这个概念是反映一个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一个疾病疫情的流行强度可以分成四个类别,一类是散发,也就是说这个疾病、这个疫情在人群当中处于散发的状态,也就是常态化的状态健康。第二个是暴发,在局部的地区或者是单位,或者在某些特定的人群,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病例,我们叫暴发。还有一个强度指标是流行,也就是这个疫情的播散范围很广泛,实现了跨市、跨省的播散。最强的强度是大流行,出现了跨国、跨洲的传播。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这种疫情态势的是大流行。同时,2021年1月底宣布这种疾病的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也是依然存在着。但是我们国家可以说整个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我们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胜利,也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成功走出大流行,我们创造了一个典范。

  厦门火车站消息,自2月27日0时起至3月14日24时止(到达北京时间),厦门北站对进京列车G322、G324、G326、K572(2月26日起)、D746(2月26日起)的旅客实行“专区候车、二次安检”。

  新京报讯 近日,很多网友呼吁尽早接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北京动物园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动物园已经进行了大熊猫“丫丫”回国的全面准备工作,未来是否展出需综合考量,目前尚不确定。

  柳倩指出,从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来看,如果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做得比较好,中国未来不一定会出现大面积的幼儿园关停潮。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延伸,不仅是延伸到0~3岁,更重要是服务的延伸,比如延长孩子在园时间,接送时间和家长的工作无缝衔接,这些跟进措施如果做得好,家长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幼儿园就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林士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