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仇恨犯罪何时休?非裔成主要受害者 趋势令人不安

来源: 奥一网
2024-06-21 20:08:39

  中新网6月21日电 综合报道,近日,美国一名白人男子被联邦大陪审团起诉,因其策划在音乐会上针对非裔等少数族裔发动大规模枪击,还计划煽动“种族战争”。这一事件是美国针对非裔仇恨犯罪浪潮的一个缩影。

  在美国,种族主义已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其制度以及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非裔美国人仍是仇恨犯罪的主要受害者,非裔群体仍然处于“不安全的境地”。

  “黑人的命不重要”?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这名被起诉的白人男子是58岁的马克·普列托。美国司法部指控他的几项罪名,包括枪支贩运、转让枪支用于仇恨犯罪以及拥有未注册枪支。

  检察官称,普列托来自亚利桑那州,他策划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场说唱音乐会上,针对非裔观众实施大规模枪击,以煽动政治暴力和“种族战争”。

  所幸,普列托的图谋并未得逞。5月14日,他在州际公路上被捕,当时他随身携带了七支枪。经搜查,警察又在他家中发现了更多枪支。

  普列托曾发表令人震惊的言论,他主张对非裔等少数族裔发动大规模枪击案。之所以选择亚特兰大的这场音乐会,也是因为他相信,这场活动将有大量非裔观众到场。

  根据起诉书,普列托曾和两名他认为“共享种族主义信仰”的人,分享了他的计划,但他并不知道这两人正同美国联邦调查局合作。此后,他还向这两人分别出售了一支步枪。

  他还建议两人在袭击现场留下邦联旗帜,并高喊“黑人的命不重要,白人的命很重要”之类的 话,以确保这次枪击事件被视为出于种族动机。

  “仅仅因为肤色”?

  他们是仇恨犯罪最大受害者

  普列托一案,仅仅是美国针对非裔仇恨犯罪浪潮的一个缩影。

  尽管人们承诺要做出改变,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最新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全国报告的仇恨犯罪超过8500起,其中超过一半针对的是非裔美国人。2021年至2022年,针对非裔美国人的犯罪数量从2217起上升到3421起。

  也就是说,非裔美国人仍是美国仇恨犯罪的主要受害者,其比例远超其他被针对的群体。

  近年来,针对非裔青少年的仇恨犯罪也在增加。从杰克逊维尔的Dollar General商店悲剧到俄亥俄州比弗克里克的沃尔玛枪击案,非裔社区仍然处于困境之中。

  退休的纽约州水牛城消防局局长惠特菲尔德表示,“老实说,我们甚至不必看联邦调查局的统计数据就知道,美国的黑人仍然是征服、歧视、种族主义和仇恨的受害者。”

  2022年,惠特菲尔德的母亲在水牛城针对非裔的大型枪击案中丧生,该案致10名非裔居民不幸遇难。

  在华盛顿州,贝灵汉市的一名11岁非裔男孩,日前也成为了种族仇恨犯罪的目标。他无缘无故被一名42岁的白人男子殴打,仅仅因为他的肤色。这名男孩所在学校的学区负责人格雷格·贝克博士说,“我们认识到种族主义已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制度以及许多个人和家庭的生活。”

  走进乳山南黄镇院后村,街边的垃圾桶不见了踪影,但环境依旧干净整洁。“原先,村里大街小巷都有垃圾桶,可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嗡嗡飞,居民捏着鼻子绕路走。”院后村党支部书记杨秀丽说。

  澎湃新闻注意到,科佳股份七成收入依赖单一大客户国铁集团下属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车辆段以及铁路建设单位等。招股书显示,其中对国铁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1.21%、61.70%和70.35%。其中,仅国铁集团旗下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36%、23.01%和19.96%。

  2014年9月6日,第二届“阅读俄罗斯”翻译奖颁奖典礼在莫斯科市中心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举行,我的译著《普希金诗选》入选,我也成为当晚4位获奖者之一。《普希金诗选》是一本俄汉双语对照版本,我获得的“阅读俄罗斯”翻译奖,是俄联邦政府面向全世界俄国文学翻译家设立的奖项,作为两年一度莫斯科翻译家大会的压轴戏,颇受全球俄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关注。分析我的获奖原因,仍在于普希金。对普希金及其诗歌的翻译,在其故乡无疑更易获得认可。

  “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高风险人群较多、人员集中,疫情传播风险大,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救治。商超、物流、餐饮、交通等行业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1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230万个,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新业态、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未来,还要进一步推动相关政策举措,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让数字新基建释放更大潜能。 (时 锋)

  本报记者 强郁文

宋珮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