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袁可嘉诗歌奖”颁奖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12 22:18:30

  中新网慈溪5月28日电 由《十月》杂志、慈溪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袁可嘉诗歌奖”颁奖典礼日前在浙江省慈溪市举行。

  袁可嘉先生是著名的“九叶派”诗人、学者、文学翻译家。他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翻译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弘扬和传承袁可嘉先生独立、思辨、开放的学术和文化精神,2013年,《十月》杂志和慈溪市人民政府设立举办“袁可嘉诗歌奖”。据了解,这一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参评作品为两年内出版的著作,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当代诗坛颇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文学奖项之一。

  诗人娜夜凭借《火焰与皱纹:娜夜诗选》荣获第六届“袁可嘉诗歌奖·诗集奖”,翻译家、学者刘国鹏凭借《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荣获第六届“袁可嘉诗歌奖·翻译奖”,诗人、批评家王炜凭借《试论诗神》荣获第六届“袁可嘉诗歌奖·诗学奖”。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当日颁奖仪式上 致辞称,慈溪诗人、翻译家袁可嘉通过写作和翻译实践,给几代读者种下了文学种子。希望“袁可嘉诗歌奖”继续奖掖优秀的诗人、翻译家、批评家,来建筑我国的语言,在新时代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在致辞中介绍,“袁可嘉诗歌奖”自创办以来已举办六届,近二十位重要诗人、翻译家、批评家先后获奖,成就了“袁可嘉诗歌奖”在当代汉语诗坛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影响。本届诗歌奖作品征集期间,收到近200种符合和参评标准的作品,经编辑部反复讨论,共有27部作品进入终评。终评评委经过两轮投票,选出了本届“袁可嘉诗歌奖”的三部获奖作品。

  据悉,本届“袁可嘉诗歌奖”评委会由邱华栋、欧阳江河、高兴、树才、张光昕等著名作家、翻译家、批评家组成。同时,颁奖典礼现场首次向三部作品的出版方及相关责任编辑颁发“优秀出版单位和责任编辑”荣誉证书。

  颁奖活动期间同时举办了慈溪文学作品点评会,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荣荣、重庆作协主席冉冉、《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等十余位文学名家参与研讨、点评。(完)

  2018年,加西亚被埃菲社派往中国常驻。这给了他近距离观察中国的机会,让他发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不同于西方媒体塑造的中国。他对中国在消除贫困、生态保护、节能减排、共同富裕、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成就非常赞赏。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四五点钟的太阳还未苏醒,牧民苏道和妻子萨仁便开始忙碌。蒙古包里的火炉上煨着热乎的奶茶,萨仁开始准备面片儿;苏道给心爱的蒙古马“巴特尔”喂足草料,今天它要陪着苏道去巡边。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89/10004312029644975453.jpg" alt="" />

  尽管对于这件龙形器的属性未有定论,但可以确信,它带有浓烈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色彩,且与社会身份等级紧密相关,是二里头文明中贵族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站在回望的视角,这件龙形器所展示神话动物形象,与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龙文化,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连接。用社科院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杜金鹏的话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中国龙’”。

  做豆面灯主要用豆面,辅以小麦面和水。从磨面、罗面、和面、揉面,再到成型、上色、插灯芯、注油,在任国芳的手中,制作一盏豆面灯一气呵成。制作过程中,任国芳常采用捏、揉、掀等制作手法,配合剪、刻、划、塑等表现技法,一双巧手精心塑造,将一团团普通的豆面做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2018年,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研究相关项目,对照研究了部分中医药在治疗女性子宫内膜薄性不孕不育症、男性少弱精症等方面的疗效作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要求进一步加强妇幼领域中医药工作,为有生育需求的夫妇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并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经验,形成不孕病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在全国推广使用。

黄明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