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评论员观察)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12 19:12:57

  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

  善用文化之力,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在排练室里领舞《奔腾》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尽管姜铁红当天只是日常穿着,却将这段蒙古族舞蹈跳得潇洒恣意、韵味悠长,被网友评价“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更令人意外的是,作为这个经典舞蹈第五代领舞的姜铁红并非蒙古族人,而是朝鲜族人,编创这段舞蹈的马跃教授则是回族人。多民族文化交融交汇,结下艺术硕果,展现经久不衰的魅力。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以来,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到借助对口帮扶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再到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务实的举措、有效的行动,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根脉,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枝繁叶茂 ,才更显主干生机。近期,反映哈萨克族生活和文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国内走红,也在海外受到追捧,成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一扇窗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

  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工作落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在云南昆明盛高大城社区,汉、回、彝、白等20多个民族的居民生活在一起,每年邻里百家宴、火把节、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人应接不暇,邻里亲如一家。可见,社区是增情谊、促团结的有效物理空间,更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也应看到,如今各族群众对信息的交流、对文化的体验,很多都是在网络空间完成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并用好互联网,让网络虚拟空间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感染者22,系11月7日通报的感染者12的密切接触者,居住于西青区中北镇,系管控人员筛查发现,11月8日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2022年11月6日24时,全市现有本土确诊病例3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3例。全市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0例。

  确诊病例6:韩国籍,10月29日从韩国到达北京首都机场,经闭环管理送至集中隔离酒店,11月2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11月3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根据流调情况,专家组建议,11月3日-7日到益都中心医院就诊、探视及工作过的人员,请及时向当地社区报备,接受健康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并按照要求落实居家隔离措施。 

  以下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安华西里一区20号楼、22号楼、25号楼,安华西里二区1号楼,外馆斜街1号楼, 黄寺大街甲三号院3号楼; 华瀚福园D区421、424、432号楼, 东泽园1区4号楼, 金驹家园F区205号楼;金泽家园C区1号楼、9号楼,金泽家园B区6号楼、7号楼,金盏嘉园A区9号楼, 小店村网格5区全域、网格8区231号、网格6区194号; 康营家园23期1号楼; 大山子南里15号楼;常营南路45号院2号楼2单元;慧忠北里东片108号楼;十里堡东里113号楼;安慧里一区21号楼;东辛店村224号,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上门服务”措施。

  当日治愈出院本土确诊病例1例(哈尔滨市1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例(绥化市11例,黑河市4例,牡丹江市2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林哲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