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转型成绩斐然,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彰显大国担当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25 23:42:30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中国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坚定不移履行承诺,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与国际社会携手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

  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绩斐然,助推全球能源清洁转型加速前行。随着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去年,中国经济迎来稳步复苏,电力消费 也同比提升。全国全年累计发电装机总容量为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则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据统计,去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而煤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则首次降至40%以下。新能源与煤电装机容量的此消彼长意味着绿色可再生能源正日益成为中国电力供应的主力军。而且,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容量的比重超过一半,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社会用电需求大,所以也面临着较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艰巨的能源转型挑战。但中国不仅全力加速自身的能源转型进程,而且积极助力其他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生产了全球70%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中国产的光伏、风电产品每年为发达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另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44.3万辆,出口177.3万辆,为世界减少碳排放约5000万吨。中国以实打实的成绩践行着“双碳”承诺,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表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世界气象组织称,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2度,逼近《巴黎协定》所设定的极值。2023年也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之年,海啸、干旱、洪水在世界各地轮番肆虐。这些极端异常气候现象提醒世人,全球气候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加以应对。从1995年的首届柏林气候大会,到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再到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巴黎协定》,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2023年12月,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艰难谈判达成了“阿联酋共识”,在历史上首次呼吁各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便在2050年科学地实现净零排放。“阿联酋共识”来之不易,中国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取得有效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在旧金山会晤,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决定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并在能源转型、循环经济、气候融资等方面达成了诸项共识。中美气候合作为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也为与会各方化解分歧形成共识提供了重要指引。

  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已“北上”与内地多地开展了合作。“从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澳门青年与内地青年合作创业成功率更高,这一模式也可以在内蒙古地区进行复制。”魏立新坦言。

  虽然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跪杀案已过去两年多,但相关统计显示,美国少数族裔群体依然面临着警察暴力执法的威胁,相关致死致伤事件频频发生。

  “我几乎每年都来三亚,今年明显比去年热闹,感觉回到了2019年的时候,民宿爆满、酒店涨价,三亚的热闹又回来了。”今年元旦,刘伟(化名)从北京前往海南三亚开始了一场“疗愈之旅”。

  3.开展多方协作,促成农民工工资全部清偿。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期间,检察机关主动邀请工程发包方、工人代表、辩护律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向工程发包方阐明案件事实及工人疾苦,促使发包方先行垫付工人工资30余万元;向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开示全案证据,逐笔核算发包方向其支付的工程款,督促潘某某自愿认罪认罚并支付剩余拖欠的30余万元工资,促成工人工资全部清偿,化解了工资拖欠矛盾;向工人代表耐心释法说理,促使工人对潘某某予以谅解。

  展望2023年,平安证券宏观报告预计全年物价将继续平稳运行,CPI同比增速或前高后低,中性情形下全年CPI同比涨幅约为1.6%。

  面向未来,推动航空货运做大做强

钱靖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