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化糖产业布局 推进产业链转型升级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20 14:18:10

  中新网南宁6月19日电(韦佳秀)广西壮族自治区官方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广西通过优化糖产业布局,拓展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派生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推进产业链转型升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文纲在会上介绍,刚刚收榨的2023/2024年榨季,广西食糖产量约618万吨,连续20个榨季占全国的60%左右。

  为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广西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1159万亩,并开展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桉退蔗进”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桉树等非蔗作物面积104.43万亩,在此基础上完成糖料蔗种植面积92.45万亩。预计2024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130万亩以上。

  同时,广西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蔗农增收、糖企增效。一是积极推动糖企参与糖料蔗基地建设,通过流转、托管等形式将蔗农零散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管理。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加强多方利益联结,培育壮大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持续深化糖料蔗订单农业改革,不断优化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糖价”联动机制,通过二次结算方式提高蔗农收益,让蔗农分享糖价上涨红利。

  在加快糖料蔗生产现代化方面,2023年,广西对脱毒种苗和健康种苗新植蔗实行差异化补贴,完成脱毒健康种苗新植面积约353万亩。对接收联合机收蔗的糖企按机收量与入榨量占比给予差异化补贴,试点推广糖料蔗“田间砍运—集中切割除杂—进厂压榨”的分步式机收作业模式。

  李文纲称,截至目前,广西拥有甘蔗联合收获机3077台,糖料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84%。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广西也取得一定成果。当前,广西近半糖厂装备自动包装码垛、自动卸蔗平台,自动分蜜机等得到普遍应用;蔗渣、糖蜜、滤泥利用率100%,液体糖、药用糖、功能糖等深加工产品超20个,环保餐具、酵母、生物肥等综合利用产品超30个。

  会议透露,广西不断加强糖业科技创新,鼓励糖企通过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蔗糖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如中粮糖业正在建设的药用糖项目将填补国内蔗糖行业空白。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马义生介绍,广西正加快推动制糖产业链向下游延伸,重点发展食糖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协调推进一批糖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蔗渣环保餐具生产与出口基地。目前,蔗渣已实现100%利用,蔗渣浆进一步延伸用于造纸、餐具,环保餐具去年产量达15万吨。

  下一步,广西将以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糖产业精深加工。引导制糖企业开展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持续推进糖蜜、蔗渣、滤泥等副产品高值化循环综合利用,推动开发甘蔗植物水、甘蔗饮料、朗姆酒等多样性产品,拓展制糖主要产品至精制糖、功能糖、药用糖等精深加工产 品,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完)

  “一餐热饭”难求,是不少老人居家养老的痛点。福州市探索以“党政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模式推进建设长者食堂,有效回应了辖区130余万老年人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唐宇文说,广大委员依托委员工作室,紧密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有效引导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委员工作室的广泛建设运用,推动了政协力量下沉、工作下沉,推动了政协协商民主走进基层、走近群众,有效服务了基层治理。

  这样的发展路线已取得良好的成绩。据商务部门统计,2019年北京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543.37亿美元,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2021年,北京服务贸易在疫情下企稳回升,实现进出口总额138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保持全国前三。

  公告称,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印发《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2023年1月1日起批准上市的抗新冠病毒的创新治疗药品采取首发报价集中受理。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主动参照有关要求,就此前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莫诺拉韦胶囊提交了首发报价和有关资料。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雄安新区地处华北腹地,是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在该区域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气候观象台,推进建设由气象大脑、气象物联网、气象观测基准网、气象感知泛在网(一脑三网)组成的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类生命体的智能气象观测网络,将助力城水林田淀生态系统治理,推进城市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汇定量监测,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专业气象服务模式。

  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恢复生产项目中,她对产品的工艺流程、原辅料质量控制等进行逐项研究,单批生产流程缩短20%以上,特别是2022年12月以来,该产品作为中枢神经镇咳药物,入选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市场需求激增,稳定的生产工艺也保证了本品的市场需求,单月产量从之前的460万片迅速提升至2300万片以上,为上海市抗疫保供做出了一份贡献。

王玉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