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冲击电影业?业内人士表示不用焦虑

来源: 北青网
2024-05-25 05:25:20

  中新网深圳5月24日电 (记者 蔡敏婕)近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和技术热点。以Sora为代表的视频生成技术把智能化生产范围从文字扩大到了视频,根据一段文本指令,人工智能就创建出对应的场景、角色,甚至可以将视频中的内容向过去或未来推演。那么,这将对影视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24日在广东深圳举行。与会代表认为,应该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AI创作等新技术、新创意,为电影创作提供广阔的舞台。

  去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红红火火的态势,电影票房恢复至2019年的85%,人次恢复到75%,行业恢复情况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表示 要积极拥抱AI新机遇,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推动电影在内容创作、后期制作、虚拟拍摄、市场分析和优化自动化管理方面的作用,技术将再次让电影如虎添翼。

  毛羽认为,技术只是工具,电影人通过学习、提高审美力、想象力,以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新型电影生产工具塑造更科学、更合理的电影生产流程,促进电影体系的优化升级,不必为其不断加速迭代变化感到焦虑。

  当前,面对ChatGPT、Sora等AI大模型可能对电影业带来的冲击,业内人士普遍感到焦虑。陈思诚则认为,AI是基于人类以往拥有的经验、数据上的一些提升,技术只是服务电影业更好地叙事的一种手段,不要被技术性的东西过度影响。行业更应该去寻本溯源,探究真正意义上与这个时代能产生共振的内容。

  在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导演、一级演员吴京看来,高科技将会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要跟上这个时代,“也许能够在AI到来之前,把我们这些真人替代之前,能够再拍一两部能够留在时间里的电影。”

  近年来,随着算法、数据、算力这三个要素的共同推动和发展,大语言模型首先出现涌现能力,认知智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张伟表示, AI在电影行业中的应用广泛,如创意设计环节,利用AI工具可以辅助生产电影剧本的创作、概念设计、文图生成、项目策划等;在前期拍摄阶段也可以利用工具来生成智能拍摄、视效生成和虚实生成;在后期制作阶段,可以利用技术对演员增龄/减龄、换脸、降噪、配音等一系列的处理。还有基于AI智能,业内人士对常规的电影格式、档案影片修复都可以有深入的应用。

  张伟称,目前AI生成完整的电影级别的影片,可以说还尚有距离,但已有一些突破。从AI发展趋势来看,她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会颠覆和重塑电影流程,另一方面伴随着生成图像和音视频质量的提高,未来以假乱真的程度可能会越来越像、越来越逼真,在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方面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张伟表示,电影科技发展要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拍摄放映技术,提升电影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产业深度升级和转型;构建完善多元化、现代化、工业化的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以及版权保护的全产业链,支撑电影行业有序发展;深化电影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国家级电影实验室,推动民族工业进一步升级。(完)

  这不,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又开听证会了,美国防长、军队最高将领都来了。讨论美国国防战略的近景远景,那还能少得了中国?中国人隔着太平洋都打喷嚏了。

  数据显示,2023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有超过六成的经销商表示一季度的销量任务完成度不足80%,其中,20.5%的经销商完成度在70%至80%,46.0%的经销商完成度不足70%。

  1938年至1944年,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前身)的学者长广敏雄、和水野清一等人对云冈石窟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记录及实测工作,并发掘了窟前和周边的部分建筑遗址。七年时间里,他们获取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包括照片、拓片和手绘的实测图。1945年后,长野等人对云冈石窟的调查终止,开始着手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1951年到1956年,他们陆续刊布了16卷32册的《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调查报告》,成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云冈石窟最为全面系统的调查报告。

  2006年徐和谊刚执掌北汽集团时,北汽集团销量约为68万辆,营业收入为587亿元。在徐和谊卸任之前的2019年,北汽集团全年实现整车产销226万辆;实现营业收入5012.3亿元,同比增长4.26%,成为北京市首家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国有企业。以此计算,14年间北汽集团销量增长了3.3倍,营收增长了8.5倍。

  当然,在云冈石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的过程中,也不乏中国学者的身影。1919年,史学家陈垣就发表了一篇题为《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的文章,对云冈石窟的历史进行了考证,11年后他又发表《云冈石窟寺的译经与刘孝标》,首次论及云冈的译经活动;1926年,陈万里撰文《云岗石窟小纪》;1929年,叶恭绰写作《大同云冈石刻毁失记》,呼吁对石窟加以保护;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一行考察云冈,并撰写了《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从建筑专业角度阐释了云冈石窟的价值,同年,顾颉刚也编辑了《云冈造像史料》;1936年,周一良发表《云冈石佛小记》 ,大同学者白志慊出版《大同云冈石窟寺记》……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中国学者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但未能建构出足够全面而精细的理论系统。因此与许多古迹研究相似的是,云冈在中国,云冈研究却在海外。

  公开履历显示,刘小明出生于1964年,江苏扬中人,东南大学道路工程专业学士、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硕士。1988年起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1997年11月起历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部主任、“211”办公室主任,2000年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敖冠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