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882公里 缕缕书香飘昆玉

来源: 凤凰网
2024-06-03 03:48:45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青 见习记者 刘琳

  “我代表皮山农场中学师生对你们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珍惜阅读机会,让缕缕书香传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新疆昆玉市皮山农场中学师生收到一份充满书香的“六一”礼物,学生代表阿依努尔麦提发言时激动地说。

图为新疆昆玉市皮山农场中学学生代表阿依努尔麦提发言

  5月30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与新疆对口援助单位、皮山农场联合举办“检察蓝照亮成长路”主题读书会。活动采用“两地连线”方式,在海淀区检察院设主会场,在皮山农场中学设分会场。

活动采用“两地连线”方式举行,图为分会场皮山农场中学

  在分会场,皮山农场中学师生收到的礼物,正是海淀区检察院全体干警捐赠的280本书籍。“披星戴月走过的路,总会繁花遍地”“愿书带你去更广阔的世界”“心怀梦想,奔向远方”一本本崭新的书籍,扉页上写满了字迹娟秀的爱心寄语。同学们忘我阅读,时而细细翻看,时而低声讨论。

图为分会场皮山农场中学

  “这次活动是我们与对口援建单位以及皮山农场的一次‘热情约定’。就是要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把这批书籍送到皮山农场中学孩子们手中,并通过现场连线荐书赠书的形式,共同携手将热爱祖国、弘扬法治、民 族团结、阳光向上的种子播撒在南疆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海淀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院工会主席辛东卿说。

  不畏山海之远,不拒涓滴细流。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和格外专注的神情,让这份跨越3882公里的心意实现“双向奔赴”。

图为“检察蓝照亮成长路”主题读书会“好书分享”环节

  在“好书分享”环节,主会场的嘉宾们在线分享“心头好”:

  有感人的“红色故事”——北京市八一学校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李艳燕推荐好书《一百岁的红领巾》。“这本书把‘红领巾’一百年的历程以故事形式呈现,让少先队员们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愿望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获取成长力量!”

  有难得的普法“工具书”——海淀学区管理中心工会主席吴莹推荐《用什么保护自己——漫画民法典》。“这本书的主题是讲述少年儿童法治教育,让孩子们感受法治魅力,提升规则感,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有实用的“护花宝典”——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副主任李涵推荐《重要的“性”影响孩子一生》。“性教育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责任的教育,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通过这本书,可以学到对性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性知识都包括什么。”

  此外,海淀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干警徐梓昊专门为刚迈入初中不久的同学们推荐了一本答疑解惑的书——《林良爷爷的30封信》。主会场认真的分享氛围也穿透了屏幕,带动着皮山农场中学师生一起热烈讨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检察蓝照亮成长路”主题读书会点亮一盏灯,照进美丽南疆,滋养渴望知识的心灵,为孩子们照亮成长路。

图为“检察蓝照亮成长路”主题读书会赠书环节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对口援疆工作的纲和魂。这次活动是深入开展文化润疆,贡献北京援疆力量的一次有效举措,对于教育引导皮山农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市海淀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皮山农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援疆)高超表示。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中国经济年报。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国是直通车表示,2022年房地产各项指标全面下行,但房地产没有“失速”,下行过程中是有波动的,有时候速度放缓。他认为,去年房地产经历了深度全面的调整,但绝不是“硬着陆”了。房地产正在接近合理的区间。

  谈起目前店里的生意,李明康对记者说:“不错不错,算是看到了一点希望。”

  理论上越自觉,行动上越主动。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加强思想淬炼,把坚定政治方向体现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克里姆林宫称,俄土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电话交谈,继续就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特别是按照土方的倡议并考虑到俄乌人权专员在安卡拉的接触,讨论了交换被俘人员、首先是伤俘的问题。

  虽然在不少海内外的民间故事中,王玄策常以“大唐第一猛人”的形象出现,但在《大唐天竺使出铭》发现前,学界对唐代中西交往史存在诸多疑惑,无论是王玄策,还是关涉出使路线的蕃尼古道,都对其存在与否有着极大质疑。中外考古工作者曾多次探寻这条古道的遗迹,如19世纪末法国学者烈维·格里逊为了寻找王玄策当年在印度耆崛山所建碑铭的遗迹,曾经亲临实地考察,但最后却不得不“顾此山草木蔓愆,攀登甚难,失望而返”。

许孟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